“你要带我回中国吗?”前一阵,有一部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片火遍网络,中国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让无数观众落泪。
根据有关统计,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宝贝约有100多万件,被4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收藏。其中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约有2.3万件,包括不同年代的青铜器、玉器、瓷器、书画等等,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史。
大英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中,除了大家都知道的33号展厅(中国馆)外,还有一个神秘的“95号房间”,那里藏着最美的中国瓷器。
95号房间在大英博物馆的三层,其实就在“中国馆”旁边,展厅不大,却展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瓷器珍品——这里又被称为“中国瓷器馆”,既有举世闻名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又有有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美誉的宋朝汝瓷;既有曾经拍出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同款,又有清朝御制款的珐琅彩珍品……林林总总共有1000余件中国瓷器珍品,门类齐全,工艺水平极高,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瓷器馆”中瓷色有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美誉的宋代汝瓷。
“中国瓷器馆”中有1000多件展品,其中有很多珍品瓷器。
这个堪称集合了“半部中国陶瓷史”的房间,里面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个人的收藏——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所以95号房间又被称为”大维德瓷器展厅”。
说起这大维德,他的一生还确实很传奇,1892年,大维德在英国当时的殖民地印度孟买出生,是个妥妥的富二代,家里开的有贸易公司、纺织厂,甚至还有银行,他自己本人则在剑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优渥的家境是大维德日后热衷于艺术品的基础,在一次在朋友家中见到了一只中国瓷瓶之后,大维德就迷上了这种来自东方的艺术珍品。1914年时,大维德就开始在伦敦从经营中国文物的公司手里频繁购买中国瓷器。为了进一步研究,他还自学了中文,并系统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而且颇有造诣。
10年之后的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了紫禁城,而这一年,大维德来到了中国,这时他已经在收藏界颇有名气了。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大维德还参与了在故宫举行的宫廷艺术珍宝展的设计。而到了1927年,盐业银行准备出售清朝末代皇室抵押在那里的内府珍宝,大维德抓住了这个机会,经过多次的谈判,获得了40多件瓷器——这是货真价实的文物珍品,大部分都来自于宋朝名窑,尤其以哥窑、官窑居多。
因为获得了这40多件珍品,之前已经小有名气的大维德在收藏界名声大噪,他也继续广泛地在中国各地购买瓷器藏品,成就了自己庞大的中国瓷器收藏。
在95号房间的入口处的展柜里,陈列着大维德最为珍贵的瓷器馆藏之一——宋朝汝窑瓷器。
关于汝瓷,有一个很诗意的传说,据说那是北宋时一个夏天的午后,在东京汴梁皇宫里小憩的宋徽宗做了一个梦: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之处,有一抹令人陶醉的天青色……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并让瓷器工匠参考进行烧制——冠绝于世的汝瓷由此诞生。
这个传说是否真假不可考,但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说明了汝窑大概的烧造时间和烧制原因。
有宋一代,虽武德不彰,但这清淡简约不重雕饰的审美确实在线,这或许也是淡雅天青色的汝瓷于宋代诞生发展的原因。
根据记载,目前有记录传世的宋朝汝瓷不到70件,是宋代“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中存世最少的一种。收藏最多的台北故宫也不过21件,而在这个展柜里就有7件,而且每件都是上好的珍品,包括乾隆御题汝窑碗、刻花鱼纹洗、葵口盏托、三足奁式炉、水仙盆、浅碟、瓶各种器型,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二战爆发之后,大维德夫妇在去印度途中取道上海时,正遇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军逮捕入狱关押了9个月。这次经历让大维德的身体受到了很大伤害,患上了肌肉萎缩,此后都与轮椅为伴,这也让他开始考虑自己藏品未来的归属问题。
1953年,大维德将全部藏品捐赠给伦敦大学,并成立“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1964年,大维德去世。到了2007年,由于运营成本的压力,伦敦大学将所有藏品转移到大英博物馆,开始了长期“借展”,这也就是95号房间“中国瓷器馆”的来历。
与很多外国博物馆不同,95号房间的布展是按照中国陶瓷发展史来布展的,虽然展厅不大,但展品却堪称个个都是珍品,每个都值得细细地品味欣赏,去大英博物馆参观时,可千万不要错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