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武夷岩茶叶底隐藏的奥秘大解析

09-10

武夷岩茶叶底隐藏的奥秘大解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当下的岩茶圈里,“晒文化”盛行。

与他人分享自己今天碰到的好茶,成了茶友们打招呼的“流行方式”。

一旦喝到令人兴奋的岩茶,必定会多拍几张照片,转发熟人分享。

于是,在饭后的社媒平台里,总能刷到天南地北的“茶照”。

有品牌LOGO显眼的外包装特写,有集邮票一样晒出自己一个月喝过的茶叶泡袋,引人艳羡不已。

除外,还有人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拍下不同角度的干茶、汤色图片,问一句,有谁喝过这款茶吗?帮忙看下怎么样?

真真是难坏了观众。

看个图,就能看出一款茶的子丑寅卯来了?除了能知道大致火功,其它是完全看不明白的。

相比下,叶底里传递出的信息更多。

通常,看过和闻过干茶,再细细喝了七八道茶水以后,自己心底对这泡岩茶的香气、滋味、汤感,已了然于心。

最后再来看叶底,属于最终确认,进一步加固之前的喝茶判断。

从洗净铅华的叶底里,确实能解锁不少被我们忽视的制茶秘密。


一、看叶底红绿比例。

岩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而发酵会产生茶叶的红绿比例。

发酵轻,叶片绿色部分多;发酵过头,叶片红色部分多。

岩茶在做青时,新鲜叶张的边缘容易在摇动过程中发生碰撞,进而沿着叶沿氧化,生成一圈红边。

像初秋天边的晚霞,乌金西坠时,霞光给云朵镶上的金边。

这是武夷岩茶摇青的至高境界。

用这种标准的青叶发酵程度,就能做出标致的岩茶叶底——三红七绿。

观察叶底,最好的方法便是让叶片吸饱了水。

泡发胀之后,叶脉水汽充盈,更能看清叶片脉络的走向,受损的地方,颜色变化的程度,等等。

泡开的岩茶叶底上,“三红七绿”呈现出来的颜色大致是,红褐色或深黄褐色、黄褐色和黄色——深色占比3成,浅色占比7成。

这样做出来的岩茶,熟度刚好,喝起来没有生涩、青涩感,茶汤更显柔润。

若是一款岩茶叶底过分泛红,出现一片红的“红茶化”特征,说明发酵已然过了头,花香不清,香气也浊,容易带有闷感。

这样的茶,很明显是做坏了的。

败笔都在叶底上记录着呢。

二、看软亮鲜活度。

火功相对偏高的岩茶,注重“足而不焦”,焙火程度需要拿捏得刚刚好。

上周喝《老饕》,虽然它是传统高火茶,叶底颜色偏深,但随着干茶条索不断被水浸润,叶脉全部吸饱水从而舒展开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它的叶底了。

四、五冲后去看,那叶子特别有活性。

浸在水中的老饕叶片,恍若浸在清水里的芙蓉,亭亭玉立,缓缓绽开,柔软而有光泽。

如果你看到的叶底,颜色黯淡,偏哑光质地,灰暗无光,则说明它的焙火有问题。

它受焙火过急、焙火过焦的影响,整款茶的活性受损,以至于在滚烫沸水浸润下,叶脉寸断的病火焦条叶底,没光泽,还吸不进多少水。

上手触摸,会感觉僵硬、粗糙、甚至一些老叶传递出来的手感,类似木匠师傅打磨抛光常用的砂纸,粗粝极了。

当然,检验岩茶叶底是否保留软亮鲜活,有一个小妙招——摁压。

一泡茶喝到尾声,单手持盖子,轻轻对准盖碗内的叶底往下摁,往下压。

好的岩茶,此时的叶底是有弹性的,即便被压平,也能慢慢回弹恢复。

而僵硬粗粝的劣质茶一经摁压,便彻底躺平,毫无柔韧回弹感。

它死了。


三、看叶底匀整度。

匀整度是一款茶的门面,不论做茶水平高低,但凡多些认真,都不难实现叶底均匀整齐。

岩茶的制茶,前期是初制做青,后期是精制焙火。

两阶段当中,做青结束得到的毛茶,需要拣剔筛选,而筛选的成果如何,直接反映在茶叶的匀整度上。

岩茶里,核心山场的金贵好茶,产量低,茶农们往往舍得下血本,请人工慢慢拣剔,精制加工,严格按照高标准挑捡,将黄片、蜡片、老叶、梗,统统淘汰出局。

最终留下来的岩茶,是条索均匀的,粗细适中的,颜色不花杂的,没有杂质黄片的。

是以,观察岩茶的叶底时,通过叶底的匀与不匀,便能透露出这泡茶是否有被精心照料,也能从茶农对这款茶的重视程度,去窥知这款茶的山场究竟核不核心。

要是一款正岩肉桂,还是知名山场,泡开的叶底中赫然掺杂着明显的茶梗,那真是尴尬。

这种连梗都舍不得挑干净的茶,何言高端?


四、闻叶底香。

多数情况下,我们喝一款岩茶,想了解其香气,多以闻盖香为主。

沸水一冲,茶香上扬,随着水蒸汽袅袅扬起的茶香分子,被盖碗的盖子阻挡,大量附着于盖上。

出汤后趁热揭盖,对准盖子正中心,凑上去一闻,是哪种香,自能辨明。

焦糖香、木质香、兰花香、桂皮香、奶油香等,各式标志性香型,都能在一款武夷岩茶里体会得到。

但在鉴茶时,拿到一款陌生茶,不妨将闻香的思路换一下,将闻盖香,换成闻叶底。

之前在外面,喝到一款老岩茶,是一款放了起码超过5年的水仙,泡开后,盖上闻着没了焦糖香,也没有木质香与花香。

总之,盖上闻着一点不香,但奇怪的是也没有杂味。

第一冲留下来做还魂汤后,准备泡下一冲,结果一揭盖,叶底里透出的丝丝酸味,又闷又酸。

不难看出,那泡老岩茶已经返青,且返青问题还很严重,已经发酸变味不能再喝。

如果只闻盖香,且没有趁热闻、没有多次揭盖闻,很容易错过了那一闪而过的杂味怪味。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闻叶底来弥补了。

被滚烫沸水激发过后,叶底内但凡藏有一丝杂味异味,都无处遁形。

能让你闻个彻底,探察个明明白白。

将一款岩茶当中的所有毛病,问题,缺陷,全部呈现给你闻到。

赤果果,零距离。


【后记】

昨晚喝白鸡冠,专门拍了好多张叶底图。

只因为,它的叶底太标致了。

叶片中间颜色浅,四周边缘带有“红镶边”。此等标准的三红七绿,不难看出它的做工极传统、制茶师技术极娴熟。

一泡好岩茶的叶底,适合用来“审美”。

从完整度、色泽光润度、匀整度、红绿比例等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岩茶工艺之美。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色香味面面俱全,柔润鲜活有弹性,拥有此等叶底的茶,品质肯定差不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常见宠物猫的品种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