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郑板桥书画作品的魅力与市场价值

09-04

郑板桥书画作品的魅力与市场价值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书画艺术家,他们标新立异、不合时俗,并被当时画坛主流派称为“扬州八怪”。对“八怪”的人员组成各界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不过,现代不少人已将“扬州八怪”作为一种画派来看待,主要书画家有金农、李鳝、汪士慎、高翔、郑板桥、黄慎、李方膺、罗聘、高凤翰、华新罗、边寿民等诸人。“八怪”之中,论年龄,汪士慎、李鳝年龄最大;论影响,“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最广;论书画艺术成就当推金农、华新罗、郑板桥。至于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社会各阶层普通认可的当推郑板桥,而文化艺术圈内较多认可金农。今天,郑板桥的作品在海内外艺术拍卖场上的表现如何,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推陈出新 独树一帜

郑板桥(1693-1765年)是“扬州八怪”的主要成员,也是在社会上影响力最大的书画家,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名燮,字克柔,号橄榄轩主,江苏兴化人。3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扶养长,少时就读于江苏仪征,20岁开始学填词,26岁设塾教学,业余时间研究诗文书画。康熙年间中秀才,到雍正10年(1732年)40岁才中举人,到乾隆元年(1736年)44岁考取进士。先后充当了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十二年的官场生涯中,使他亲眼目睹当时社会的黑暗。尤令人痛心的是,他的一些施政措施遭到了豪绅的排斥,终在1753年(乾隆18年)“扯碎状元袍,脱去乌纱帽”(《道情十首》),去职回乡。他曾刻有一方意味深长的自喻印章:“难得糊涂”,既表达了作者辛酸苦辣,无可奈何的心境,又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极为不满的一种牢骚。郑板桥去职时,据说只有三条小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阮琴;另是他仆人乘坐的,可谓“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

官场上的怀才不遇,并没有影响郑板桥的艺术创造。在艺术上,郑板桥精书法、擅绘画、能诗词。他的书法别开生面,独具风貌。早年曾刻苦练字,通宵达旦,十分用功,有时在被窝里还用手比划,琢磨历代名人字体,他的妻子曾不满地说:“王羲之有他自己的字体,你也该有自己的字体,何必老是模仿别人的字体呢?”这一番话,使板桥顿开茅塞。从此以后,朝夕刻苦,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创立了“板桥体”,他自称为“六分半书”。他的书法揉合真、草、隶、篆各体,以真、隶为主,结体偏形,又多夸张,章法也别致,初看起来确实很“怪”,歪歪斜斜,大大小小,非古非今,非隶非楷不成体统,但细细欣赏,却能熔真、草、隶、篆于一炉,刚劲潇洒,落拓豪放,独具个性,书家又称为“乱石铺街体”。

在绘画上,郑板桥对徐渭的艺术尤为钦佩,曾刻“青藤门下牛马走”一方印。他精于竹、兰,平生最喜爱绘竹、兰、松、石、菊,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借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格。郑板桥的绘画学徐渭、八大山人等画法,擅长水墨,极少设色。创作方法上主张“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论。他笔下的竹最具魅力,看上去细瘦,但瘦而不弱,坚韧挺拔,极富弹性。《国朝画征录》中张庚赞郑板桥的兰竹“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郑板桥的书画印章也是别具一格,含意深刻,他的印章大多出于高西园、沈凡民之手,以“板桥道人”“十年县令”“七品官”“化血为炉”“熔铸古今”“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二十年前旧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等尤为精妙,发人深思。

当然,郑板桥的绘画也有不足之处,最大的缺陷恐怕是他的绘画题材太窄,基本局限于竹、兰、松、石、菊上,绘画没有广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绘画魅力。从郑板桥的艺术成就来看,第一当以书法为最,其次为绘画,绘画以竹为第一、次为兰、再次为石。笔者认为,郑板桥的书画都以“狂怪”为特点,尤其是他的“六分半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他的绘画也是典型的文人画,同时,与过去的文人画相比又有创新,并将文人画推向了新的高度。

价格昂贵 极受欢迎

郑板桥在世时就有市场行情,早年他多以书画慰劳一般平民,所以民间流传他不少真迹,但是经过多次战乱和动乱,时至今日已所剩无几。以后,由于郑板桥的书画影响日甚,于是索画者纷踏而至,令郑板桥难以招架,后索性在一幅画中题书润格为:“大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赔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又附一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所以民间流传他不少真迹。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各大博物馆也注意收购流传在民间的郑板桥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一般只能私下交易,海外也只能在纽约市场能见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郑板桥的作品偶尔在海内外拍卖场上亮相,1990年他的《竹石图》《行书》在纽约市场上分别被拍至5.5万美元和1.4万美元;同年,他的《竹石图》在纽约市场上创下了11万美元的好成绩;1994年6月纽约佳士得推出阮元旧藏的郑氏《行书和卢雅雨诗》纸本手卷,以2.99万美元成交;1995年他的《竹石图》在翰海拍卖会上被一买家以55万元竞得,同年他的《竹石图》在香港佳士得又创下73万港元的佳绩。2000年后,郑板桥的作品价格在市场出现大幅上扬,2001年他的《手书五经》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获价550万元,创作品最高价。2002年,他的《七贤图》和《竹石兰蕙图》分别被中贸圣佳和嘉德拍至132万元及297万元。2011年,《竹石图》在翰海获价3795万元,在同场拍卖会上,他的《行书满江红》以805万元成交,轰动拍坛。同年,郑板桥1756年作《竹石兰蕙图》立轴在匡时国际受到热烈追捧,最后被一买家以4600万元收入囊中,并创下郑板桥作品市场新高。目前,郑板桥的作品以绘画最高,绘画中以竹石兰为最高,书法中行书第一,隶书次之,每件价格动辄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由于作品价格昂贵,故市场上郑板桥的伪作较多,据传其门下木匠谭子猷,就是伪造郑板桥作品的高手,但他的伪作笔力软弱,苔点多而呆板,买家在购买其作品时须谨慎。(朱浩云)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翡翠项链一般都是多少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