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均的优势:探索均衡背后的力量

03-27

均的优势:探索均衡背后的力量




《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詹何的人,他用一根蚕丝做成钓线,用细如麦芒的针做成钓钩,再用细细的荆竹条做钓竿,用半粒米饭做鱼饵,然后投竿于急流滚滚的百仞深渊,居然钓到了一条能装满一车的大鱼。而他的鱼线没有断,鱼钩没有被扯直,鱼竿也没有被拉弯。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实在耐人寻味。列子认为,詹何之所以能做到“以小博大”,靠的是“用心专,动手均也”。用詹何自己的话说就是:“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无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了。”一句话,就是“四两拨千斤”。


詹何说得多好啊!“均”的前提是“专”。用庄子的话说,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用成语说就是“聚精会神”。将所有的精力和智慧投注在一点上,就能滴水穿石,为以小博大和以弱胜强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小的一方专精,谨小慎微;大的一方却麻痹大意,骄矜疏忽。因此胜利的天平自然会向小的一方偏移。但詹何的话中最重要的一句,还是“手无轻重,物莫能乱”,也就是用力均衡,没有偏差。“均”的优势,于此凸显无遗。列子用这个“均”字,解释了“千钧一发”这个成语,他解释得很形象。一根头发丝,之所以能承载千钧的重量,关键就在一个“均”字上。“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意思是,如果头发丝受力均匀,悬挂的重物就不会将发丝拉断。自然,从物理学上说,一根头发丝不可能悬挂千钧(古代“千钧”相当于现在的15吨),但列子对于“均”的解释,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战争中,因为考虑充分周全,对己之长彼之短、己之短彼之长了然于心。用《孙子兵法》的说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可以因事施策,专攻敌人的薄弱环节。譬如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攻其不备,火烧了敌人的粮仓乌巢,敌军自然溃散。所以说,“手无轻重,物莫能乱”,就军事而言,我有备,对方无备;我之意图,敌人无法猜测清楚;敌人的意图,我琢磨得清清楚楚,如果这样打仗,就没有不胜利的。

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利用“均”的优势来克服困难。但“均”也并不是说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平均使用力量,一篇文章,也是有详有略的。怎么能平均使用力量呢?“均”的真正内涵是,平衡好各种力量、各种关系和各种矛盾冲突,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这和儒家主张的“致中和”的思想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均”的价值,持心公平,权衡好各种利弊,处理好各种矛盾,那我们也可以像詹何一样,用一根蚕丝,“钓起”事业和生活中的一条条“大鱼”。

孟子曰“仁者无敌”,而我想说的是“均者至优”。

天珠价格表

宠物蛋糕哪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