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揭秘和氏璧的神秘身世:千年传奇的五彩宝石

10-07

揭秘和氏璧的神秘身世:千年传奇的五彩宝石

提及中国古代神秘的“和氏璧”,史册上流传着许多的说法,其中流传最久的一条就是卞和献玉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于荆山砍柴,得一青石,卞和认定这是块宝石,便把它献给厉王,厉王让玉工鉴别,玉工看后,说是块普通石头。厉王以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就砍去他的左足。

先秦玉璧

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璞献给武王。武王使玉工相后,仍说是石头。武王也以为卞和欺骗自己,又刖其右足。武王之后,文王即位。卞和就抱着玉璞哭于荆山之下,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卞和献玉

文王听后,奇怪,使人问其缘故道:“天下受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这般伤心?”卞和道:“臣非为刖刑而悲,悲的是宝玉被称之为石头,贞士而名之为骗子,所以才悲伤。”文王听后,使玉工雕琢,果然是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的产地探究

对于和氏璧的产地,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太平御览》里记载李斯上书秦始皇时说:“昆山之玉,和随之宝”。前者指的是新疆玉,后者说的是和氏璧,但“和随”是何地?使人琢磨不透,从《史记》中“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看,和氏璧应是出于今鄂西荆山地区。

湖北南漳

《后汉书》、《太平环宇记》等史籍中,也认为“和氏璧”出自荆山,古人杜光庭在《录异记》中说:“岁星之精、坠人荆山,化而为玉”。杜光庭把和氏璧说成是“岁星之精”纯属无稽之谈,但却道明了和氏璧出于荆山。那么荆山在哪里?

时至今日“荆山”这一地名逐渐的演化出来四个地方,分别是湖北省南漳、安徽怀远县、安徽芜湖县,湖北阳新县,但被众人普遍接受的是湖北省南漳县。

荆山

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漳水发源于此,东南谷地宽广,西北巍峨陡峻,西周时楚立国于此一带。正所谓“金镶玉印岩,面对凤凰台。地灵人杰多,福自荆山来”就是对荆楚之地最好的赞美。

“和氏璧”的材质探究

“拉长石说”

据上世纪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老先生的《石雅》一书表述,肯定和氏璧是产于荆山地区基性岩的月光石,即拉长石。认为“和氏璧为宝石性质的拉长石,具有碧绿和洁白的闪光,转动一定方向,方能出现”,月光石表面光泽较差,这也是和氏璧区别于“洁白无瑕”的和田玉之处。

拉长石

同样,矿物学界的学者经多年研究认为,名扬天下、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可能属于宝石级拉长石。地质工作者曾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拉长石,并考察到当地的地貌特征与古文献记载相吻合,从而推测出“和氏璧”的矿物成分为拉长石。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复制出的玉玺呈宝塔式的正方形,上雕璃虎纽,玺底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大字。令人惊叹之处还在于这块仿制玉玺和古书记载内容的神奇呼应,即在阳光的折射下,墨绿色玉玺周身能散透出点点晶莹的蓝光。这块玉玺曾惊现于“中国观赏石博览会”上。

“绿松石说”

绿松石

绿松石说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杜光庭的《录异记》和元代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和氏璧的石质“石质混杂,表里异色,正面白而侧面碧”,据此记载和氏璧也有可能是绿松石岩,因为绿松石岩是湖北特产的玉石,正在古代所谓荆州地界之内,而且绿松石岩通常有一层外皮。

其他学说

蓝田玉

目前人们比较认可和氏璧的石质为拉长石和绿松石这两种观点,但对和氏璧的猜想仍有很多。还有人说和氏璧是蓝田玉或翡翠之类,既有人将和氏璧改过的传国玉玺描述为“理其璞,而得其玉”,“玉色莹白满斑”,“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玉中有定向排列的矿物可见,其矿物解理面有光彩丽人之感。也有人认为是昆山软玉,也有人说和氏璧材质有可能属于猫眼软玉。有学者认为和氏璧材质为优质“南阳玉”。

古人相玉的历史局限

根据古代浩如烟海的史册记载,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古人对于和氏璧的研究大多是感性认识,因而常常埋没事物的本来价值。就如同厉王和武王之所以与宝玉失之交臂正是由于他们对璞玉的价值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即“使人相之”,而“相”凭的是感性经验,这种感性经验常常是靠不住的。

现代玉璧

而文王后来者居上而成为宝玉的第一得主,其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不是“相”而是“理”,即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动手实践,其结果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于是,玉之精美、和氏之贞洁得以彰显,和氏璧的典故得以流芳百世。

想要探究和氏璧的实质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借助现代科学的实物特征,另一方面也要与古代的“相”和实物特征对比研究以便得出更加贴近事实的结论。

“和氏璧”与拉长石的前世今生

璞玉切割

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长石构成了人们熟知分布最广的矿物群,其中能成为宝石的长石也十分罕见。而目前发现的彩斑状的拉闪光晕彩的拉长石,无疑是宝石级长石中的珍品。拉长石如同月光石、太阳石一样也是属于长石类的一种,而且拉长石带有色彩丰富的变彩,需要在光线反射下晃动才能看见,和它黝黑的外表形成强烈的对比,非常迷人。

璞玉之谜

拉长石手镯

通过史册记载及今人研究我们可以判断:和氏璧这一宝物是客观存在于山中的,发现时只是璞(含玉的石头),若不是卞和识得将其采回,它会一直被当作一块顽石,不为人们所赏识。要使其真正成为宝,还要“玉人理其璞”。这个“理”,就是雕琢。否则仍是璞玉一块。然而在自然界中的拉长石正具此特点,不经人工打磨雕琢则难以见其价值。

变彩之谜

据《录异记》:“岁月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后汉书·舆服志》说:“汉室之乱……玺者投井中,孙坚北讨董卓,顿军城南,官署有井,每旦有五色气从井出,(孙)坚使人浚得传国玺。”

录异记

此处说传国玺能从井底透射出五色光,或具五种颜色,未免神奇。而拉长石在阳光的照射下,从不同方位观察,它便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种`变彩’特征正与史籍对和氏璧的记载相吻合。

产地之谜

章鸿钊先生

据史书记载,和氏璧的产地是在荆山。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漳发源于此,东南谷地宽广,西北巍峨陡峻,西周时楚立国于此一带。地质界老前辈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一书中进一步肯定和氏璧产在荆山地区的基性岩盆中心。

谜团揭晓

综上所述,通过对历史资料查阅和对前人观点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和氏璧的石质为变彩拉长石,而这一谜团的揭晓想必也让千年璞玉的故事更添几分现实色彩,不过往事越千年,前人的故事我们后人只能自行揣测,和氏璧的神奇色彩又岂是一块小小的变彩拉长石能够比拟的呢?

参考文献:

《史记》

《太平御览》

《录异记》

《太平环宇记》

《石雅》

《和氏璧探源》

宠物美容培训基地

宠物猪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