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竹雕是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与砖雕,木雕,石雕并称徽州四雕,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1月,徽州竹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清代以后,随着整个徽雕工艺的发展,竹雕无记在内容、形式、技术等各方面都日趋丰富和完善。
由于拼接工艺的创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竹大小的限制,使较大面积的竹雕成为可能,也使得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方便灵活。
徽州竹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各地名手辈出。据文献记载,明末竹雕高手“嘉定四先生”中徽州人就占了两位。
此外,徽州竹雕早期代表人物还有吴元满、李希乔、方洁、陈文在等。其中李希乔、方洁影响极大,先后名震嘉定、金陵。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作品。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吉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鲁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
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质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浅色,或用桐油涂于表面,既有光泽,又能透出竹质纤维的脉理,以达清新淡雅的审美效果。其艺术特点可用“简朴高雅”四字来概括。
其技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竹面雕:竹面雕刻分为阴文、阳文;二者又各有深刻、浅刻,如阴文则有毛雕、线刻、深刻、陷地深刻;阳文有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
一类为立体圆雕:即竹根雕,所制为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
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常见的竹雕工艺品有屏风、台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筒、笔筒、筷筒、楹联、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