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赵振清:揭秘孔雀石的神秘世界

01-06

赵振清:揭秘孔雀石的神秘世界

雨刚刚停了。禹坐在石洞口的石块上发呆,雨已经下了两个星期,到现在,老天爷也没有一点放晴的意思。他走出洞外,看着阴沉沉的天暗骂了一句“活见鬼”,就又回洞里去了。他坐在这里等消息,烦躁得快要发疯了。几个月来,他开凿龙门山遇到天大的困难了。黄河流到这里被大山堵住水路,只有凿穿,才能通过去,可偏遇上了火成岩,毁坏了他上万件工具。他心疼得值叫喊,“石头对石头,实在不叫个事。”三千多民工没有了工具(石器),不得不让他们放假,不然还得管饭呢。

如果再想不出办法来,他这治水工程也将半途而废。两个月前,他派出暖冬、无雪、冷风和尤金四位心腹,分四个方向去寻找世外高人,请教破解此难题的方法。只是他们杳无音讯,他简直再也束手无策了。

他回想起父亲治水的情景。他恨死元老院的那些人,当初他们极力向尧爷保荐父亲,鼓吹他如何如何神通广大,说他是“老鳖转世,不怕水。”待到父亲治水失败,他们又往他身上泼脏水,什么“消极怠工”,什么“侵吞国家钱财”,他跟随父亲多年,知道父亲也是一心一意想把事情办好的,不然也不会上天“窃取息壤”,触犯天条。成则公侯,败则贼寇。在众人的唾沫声中,父亲被定为罪犯,被流放羽山,并处死在那里。元老院这些人十分可恶,光凭着一张利嘴,在那里翻云覆雨……

禹坐在石头上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隐隐约约,好像舜爷召见他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直盯着他,说了一句狠话,“治不好洪水别回来见我。”周围的大臣们,又一片恭维颂扬,有人说他德才兼备的,有人说他待人有礼的,有人说他十分谦逊的,有人说他做事认真的,有人说他生活简朴的。还有一位巫师,称他是蟊虫转世,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又属土命,堪当大任。

恍惚中,他又看见父亲了,只见他披头散发,浑身是血在原野上狂奔……忽然,又看到汤汤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村庄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水面上到处是牲畜和人的尸体……突然一个小山一样的黑色巨浪向他盖过来,他大叫一声“啊——”猛然醒了过来。他的身体打颤,还能听到心脏咚咚咚地猛跳,原来他因做恶梦睡魇住了。

禹拍拍自己的脑袋,揉一揉眼睛,长叹了一口气。八年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常常是和衣而卧,一有事就得走。他们虽然走过好多地方,治理过十多条河流,但那都是平原丘陵地区的短小河流,多泥沙,很少有坚硬的岩石。这些石器、木器,骨器等简陋单一的劳动工具,对付泥沙还免强可用,但是,一遇到岩石就完蛋了,工具不给力嘛。他的十万治河大军都是种田人,吃苦耐劳,可是工具落后,工程进度缓慢,有力无处使。

傍晚的时候,他的得力干将,治河工程师伯益先生求见。禹急忙迎上去拉他进洞里坐下,问长问短,了解治河的五摊子工程情况。伯益在汇报过程中,偶然提起一个苗族人,叫什么欧冶子的,他说他的家乡在云梦泽之南,离此地几千里远的深山老林中。他们那里祭祀用的器皿,不是用粘土烧制成的陶器,而是用一种叫孔雀石的蓝色晶状矿石再加木炭冶炼出一种叫红铜的金属,利用这种金属在高温下的液体,倒进制好的模具里,冷却后除去模具,就制成各种器皿。这种器皿摔不碎,越擦越亮,非常漂亮.。如果在冶炼红铜时再加适量锡铁石作为配料,冶炼出来的青铜,制成的刀斧,非常锋利,削石如泥,砍树如切瓜割菜。他们那里的猎人就身佩青铜刀对付深山密林里的狼虫虎豹。禹的紧锁的眉慢慢舒展开来,他一拍大腿,忘情地高喊:“快快请欧冶子!……”

刚刚把伯益先生送走后,夜已经很深了,禹正准备休息,忽然又有人通报,来人是他的又一得力干将,司农专家后稷先生求见。禹把他迎进洞里谈事。后稷说他最近去了一趟南方,向黎人学会了在水里种庄稼。他说,“有一种叫稻子的庄稼,必须常年泡在水里才能生长,如果水干了,这种庄稼就枯死了。”他又说,“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水灾,很多土地被淹沒,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排干,我们何不利用这些土地试种稻子呢?——特别是平原地区有大片大片这样的土地。”禹回应说,“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过去只听说过黄土里长庄稼,想不到水里也能长?”后稷补充说,“是在浅水里种稻子,那叫水田。”禹说,“在浅水里种稻子,在深水里养鱼虾,要思路开阔一些,不要只局限于种粮食。粮食只是人的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羊可以吃,鱼虾可以吃,果蔬也可以吃嘛!”后稷点头说:“爷说得对,属下一定照办。”禹又说:“种稻子的事,你还得向君上汇报,得到舜爷的许可你才能做这件事,毕竟我是专管治河的。”后稷回答,“知道了。”禹说,“去休息吧,我也累了。”

伯益叫来了那一位苗人,禹问清了情况。只有请来苗人炼铜技师,并且在本地找到孔雀石及其配料,才有可能炼出青铜来。禹大喜,立即决定派伯益和苗人到他的家乡请炼铜师傅。并且许诺,等事成之后重赏他们二人。第二天早上,伯益和欧冶子就骑着快马上了官道往南去了。

天终于晴开了,禹脱掉簑衣,拿起准绳和规矩来龙门山再次勘测。他登上龙门山的最高峰,极目四望,黄水汤汤,山岳潜形。黄河流到这里被拦腰截断。为了寻找出路,黄河在一宽约丈许的石隙中向外泄出,流到梁山那边去了。如果是遇到了洪水期,黄河就排水不畅,水位马上升高,淹没了两岸大片的农田和村庄,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禹意识到,自己几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为了避开坚硬的火成岩,禹在离石隙三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大山的坳部,准备开挖出一条水道通到山外。可是,这个方案开挖土石方量太大,恐怕三年时间也未必能完工。禹通过测算,立马在脑子里形成了第二套方案。只要把黄河原来的泄水道龙门山石隙拓宽至八十步,就基本可以应付雨季的洪水了。而工程量不到第一套方案的十分之一,用不了半年时间就可以凿通。想到这里,禹又想起伯益和那个苗人来,他们走了已有半个多月了,路上不会出什么事吧?他多么盼望能把炼铜的苗人技师请来呀。

伯益与那苗人骑着快马晓行夜宿,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到达长江边上,又弃马蹬舟行了七天七夜,才穿越云梦泽,到达苗族人聚居的山寨。欧治子的家人喜出望外,大摆筵席招待自己的亲人和伯益这个外乡人。第二天,他二人就急急忙忙到苗寨附近参观选矿场和冶炼场去了。伯益是个有心人,他边看边问,把所见所闻黙默记在心里,临走时也不忘了在配料处把那孔雀石、锡矿石、石灰石和木炭各取一小块包起来放到自己的衣袋里。他要回去亲自呈献给禹爷,让他明了青铜是怎么冶炼出来的。接下来,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请师傅了。

冶铜业是高技术活,必须要请到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二把刀货会坏大事。二来这里的人不愿意到山外去,重金收买对他们没用。伯益和欧冶子打问了几个炉工都告吹。事情有时也真有凑巧,就在他们二人绝望之至、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向他们介绍了一个炉工,妻子死了,儿子又对他不好。伯益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他和欧冶子火速赶往三十里外的另一个苗寨,终于找到了这个名叫太尚的鳏夫。这个人五十多岁,新近死了妻子,儿子和儿媳对他很不好。他喜欢喝酒。伯益和欧冶子就背着美酒拿着好菜亲自登门拜访他了。那个人痛快地答应了,并且还叫上他的另外两个合作伙伴,一个是采矿师傅胡丁,另一个是窑工师傅童宾。

他们在苗寨猛吃猛喝了几天后,终于醉眼朦胧,拖拖沓沓地起程北返了。在路过洞庭湖的时候又收了一个制陶器的师傅宁风子,此人会制造各种器械和工具。

他们经过水路、陆路的长途拔涉,又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龙门山。禹看到走时两个人,回来六个人,喜出望外,大摆宴席招待这些远方的客人,并且重赏了伯益和欧冶子。

说干就干,伯益迅速组建了冶炼青铜的团队。首先第一步要找到孔雀石。他撒出人去四处找,终于在太岳山找到了孔雀石,雷首山找到了锡矿石。在主矿场附近选址建冶炼场。因此,伯益把冶炼厂定在黄河大拐弯处的太岳山附近。他一条条环节亲自把关,一件件事情亲自抓,甚至亲自动手做,终于在五个月后炼出了第一炉青铜。

禹高兴之余,毅然放弃了开挖黄河的第一套方案,虽然第一套方案已经动工几个月了。他命令伯益必须在两个月内制造出三千把铜锤和三千根铜钎,他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要在龙门山石隙给黄河开出一条在洪水季节都不堵塞的水路来。

伯益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实干家,他胆大心细又心眼多,他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上峰指令完成任务,而是把事情做得比上级想得更要好。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独特的人格魅力。伯益从来不用命令的口气指使下属,常常是在休息的闲谈中,或饭桌上就把任务下达完毕。如果说他当领导有什么特别的绝招,那就是更多的检查指导和出谋划策。就拿这次禹给他下达的任务为例,在常人看来压力山大,但是伯益又是怎么去完成的呢?

伯益在接受任务后算了一笔帐。制造一根铜钎需要十斤青铜,制造一柄铜锤需要十五斤青铜,一套采石工具就得二十五斤青铜。制造三千套采石工具就得七万五千斤青铜。然而,现在的一号炼铜炉,出一炉青铜只有三百多斤,需要冶炼半个月。照此速度算下去,十年也完不成任务。他回想起在常务会上,当禹下达了任务后,其他人唯唯诺诺的神态。他虽然也感到吃惊,但他是个明白人,他是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的,更不会推辞不干。几年来,他跟随禹治理洪水,东奔西走,走南闯北,遇到了无数的困难,遭受了数不清的挫折,这不也挺过来了吗?现在不是炼不出铜来,而是给的时间太短。但他并没有报怨禹,他明白治水工程是拖不起的,他必须想别的办法尽量缩短工期。他与师傅们彻夜长谈,亲自到冶炼厂调研情况,最后终于明白,只有缩短冶炼时间,扩大生产规模,才能完成任务。他认为冶炼时间长,是因为炉温不够高所致。他让宁风子制造了一种名叫橐的牛皮风箱鼓风,只要让人转动木制叶轮,风就从皮筒里源源不断的吹进炉堂,使熔炉的温度迅速升高,把冶炼时间缩短了一半。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让童宾又建了三座中型冶炼炉,每一座炉能出铜二千五百斤。开炼的炉多了,太尚师傅管不过来,伯益就派了几个头脑灵活的年青人跟着师傅学冶炼技术。选矿、配料、装炉,点火、看火色、测温度、计时间,出炉渣、出铜水样样都不能马虎。他还让宁风子领衔办起了铸造场,把冶炼出来的青铜按照不同规格,铸造成铜凿子、铜钎(分短钎和长钎)和铜锤。胡丁也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能认得矿脉,知道如何找矿,如何开采矿。他帮助伯益办起了采矿场。有些事情看上去办不成,甚至想都不敢想,但是如果硬着头皮干下去,结果会令人意外,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奇怪。伯益和他团队的朋友们,就是这样昼夜不停地干,苦干加巧干,克服困难,勇闯难关,终于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

在一个秋阳暖照的下午,禹偕同伯益一起来到龙门山石隙施工现场。他俩站在山坡上观看到三千多工人一字儿排开,在狭窄如一线天的峡谷两侧凿石开山,场面壮观,不由得心情激动起来,留下了表炳史册的精彩对话。伯益说,“这次铸造青铜工具,除了完成指标规定的三千柄铜锤和三千根短钎外,另外还加铸了五百根长钎和五百根铜凿子。短钎和凿子均可协同锤子凿穿石头,长钎可以撬动石头。”禹说,“这很好,你做事总是想得很周到。”伯益笑着说,“哪里哪里,我只是把该做的事做了。”禹动情地说,“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伯益谦逊地说,“请不要这样夸奖属下,真要折煞我了。”禹又说,“我有时候不得不对你狠,因为那是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你这样的贤臣协助,真是君上的福分呀。”伯益着急起来,高声说到:“请您别这样夸奖我行不行,我在您手下做事已经很满足了。”禹眼睛一红说,“我不是随意夸赞别人的那种人,好了——别说了。我们还是谈谈今后的策略吧。”

伯益说:“您过去的治水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改堵为疏。先平原后山区,先治理小河流,后治理大河流,先治理人口稠密地区,后治理人口稀疏地区。”禹接着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随地势而流,由高到低,小溪流入小河,小河流入大河,大河最终汇入大海。我们顺着这样的自然规律治水必然会取得成功。我父亲过去治水违背了自然规律,越治水患越多,所以他失败了。”伯益说:“您说的很对,水如果不流就会积水成湖,山区的湖泊对下游潜藏着隐患,特别是山体塌方形成的堰塞湖,如果遇到暴雨下游很危险。”禹接着说:“是的,这要成为今后山区治水的重点工程。疏浚湖泊,尽量不要有积水成湖的现象。”

禹换了个话题又说:“冶炼青铜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今后一定要做大做强。不仅治水工具要全部换成青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工具也应该换成青铜的,各行各业需要青铜器的地方太多了。”伯益说:“那就要建更多的冶炼场和铸造场,扩大开采铜矿和锡矿规模。这要增加很多人力,花很多钱。”禹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你要注意培养找矿、采矿和冶炼等方面的人才。"

伯益说:“这些我都注意到了。”禹又最后总结说,“你今后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冶铜业上来,让欧冶子做你的助手,这个人功劳很大,我得提拔他。”伯益回答,“好的,我同意。他虽然是个外族人,但识大体、有担当,头脑灵活,堪当此任。”禹说,“最近,我要回夏都向君上汇报工作去,顺便看能不能再争取一笔钱款。我走之后你代理所有事务。”伯益回答:“请您放心地走,我会认真负责的。”

他们的谈话时间很长了。大阳快要落山了,晚霞烧红了西边的天空。在龙门山黄河的峡谷中,工人们用铜锤敲击铜钎发出的脆响与黄河的波涛声交汇成一曲英雄交响曲,回荡在峡谷的上空。禹望着眼前这壮观的场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红发晶手串的功效与作用

阿哈尔捷金马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