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探索“虱母仙”与“何野云”称号的由来

07-08

探索“虱母仙”与“何野云”称号的由来

编者按:作为虱母仙仙师的信仰者,我们很期望了解虱母仙仙师的具体来历身世。我们只尊重历史事实,不认可亵渎冒认;我们只致敬真理公义,鄙视利益捆绑;我们只尊崇实事求是,坚守信仰走正路。举头三尺有神明,常存敬畏之心,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虱母仙”称呼的由来

相传,元朝末年,国运已衰,天下大乱,玉帝派紫微星下凡接替“真命天子”,于是有陈友谅之降生。但陈友谅孩提时整天整夜啼哭不止,问遍百医无效。一日,陈母抱友谅外出玩耍,路上遇见一道士,见友谅啼哭不停甚是奇怪,便上前问其详,然后告诉陈母可给小孩子戴上一副手环一副脚环,必可治其啼哭不止之症。陈母听从其言,果真从此友谅不再啼哭。故暗自赞叹道士神通广大,殊不知此道士乃妖邪之人,知陈友谅乃真命天子,故意前来破坏其命运。

再说天廷玉帝整整等了十八年,仍未见友谅露面争天下,甚是疑惑,眼看换朝代的年限已近,以为紫微星不从命,有意隐藏,便派太白金星调查此事。太白金星经缜密调查,方知友谅已为人所害,周身受困,无能发挥潜能,遂急忙上天奏明玉帝:“友谅被妖邪所害,真龙手脚全戴锁,全无发挥的余地,如今朝代更迭时间已近,想解救已来不及啦,望玉皇早做定夺!”玉帝乃命天犬星(朱元璋)降世。随后便有元末群雄并起,共争天下。

其时,元朝官僚贪腐成风,欺压百姓,民不聊生,群雄纷纷揭竿而起,抗暴扶危,于是天下大乱。有志之士也纷纷出道扶助明主,一心救民于水火。山中道人 何野云乃天上文曲星下凡,因偶遇机缘,在山中见到一块刻有精深玄理的天书《青兰经》巨石,便认真地阅读经文,把所有内容都铭记于心,随后再慢慢参研理解,从此精通玄学,善卜天机,学成之后遵师命出山辅佐明主定天下。世事无独有偶,何野云偶得观阅《青兰经》之后不久,又有一名异士叫刘伯温的也恰巧路过此山,在巨石下稍作休息时无意发现此经书,也认真地将内容全部熟记于心。刘伯温刚离开不久,天上风云陡变,电闪雷鸣,忽然一道强雷电直击该巨石,巨石遭雷击中立即化为粉末,刻于其上的《青兰经》也随着灰飞烟灭。从此,世上除了何野云和刘伯温两人熟知这部天书之外,再无别人知道此书,更没有再流传下来。

何野云出山后见世有张仕诚、陈友谅、朱元璋争雄,不知何所适从,想起师尊曾嘱咐“有光者,可辅助之”,认为“友谅”就是(谐音“月亮”)光,与师嘱相同,再根据所学《青兰经》绝学,加以详细观察、印证,最终断定陈友谅就是真命天子,于是决意相助。刘伯温出山后也根据意外所学的《青兰经》知识观察、验证,加上机缘巧合遇上朱元璋,知道元璋非凡人,有帝王之气象,因此决意辅助其定中原、成大业。由于张士诚偏安北方一隅之地,不成气候,故整个中原基本上就只是陈友谅与朱元璋可以互相抗衡,这便有了后来的何野云辅助陈友谅与刘伯温辅助朱元璋争夺天下,先后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场仗,陈友谅先是九十九场胜利,朱元璋九十九场失败,最后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大败而亡,朱元璋大获全胜。何野云见朱元璋树起大明旗号,才恍然大悟,知“明”是日月齐辉,才是真正的光,自己投错了主,但为时已晚,败责难逃。何野云忠臣矢志不事二主,从此隐姓匿名,浪迹江湖,四处逃亡,从江西徒步往东南。后有洞悉天机的贤人深知个中奥秘,认为何野云与刘伯温才能其实在伯仲之间,甚至是何野云略胜一筹,只不过他们两个人的际会不同而已,称“刘师不如何师,但何主福气不如刘主”。

何野云逃亡一路历尽千辛万苦,颠沛流离,仅靠所学天文地理知识及土木建筑技艺给人看风水、建寨门换取微薄收人糊口。他虽身怀经韬纬略、济世绝技却不敢展露,更无用武之地,以至于穷困潦倒,饥一餐、饱一餐,甚至沦为乞丐讨饭。其时天下兵慌马乱初定,人们生活均普遍艰辛,他即使乞讨,也常常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饥寒交迫。

一日,何野云行至一山间,骤然乌云密布,雷声霹雳,只好闪进旁边一破庙避雨。他又饥又渴又遭雨淋,进庙后蹲在神坛之下长叹“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思绪万千,终因饥寒交迫,不由自主晕眩于神坛之下,濒临死亡,但目不能瞑。迷迷糊糊中,何野云回想往事,追悔莫及。想着,想着,忽闻“叮叮当当”,珮环响动,暗香阵阵,袅袅飘烟,哎呀!一位仙女从天冉冉而降,何野云慌忙挣扎着上前拜倒:

“仙女在上,受何某一拜!”

“何野云,你好大胆,当今朝廷要捉拿你,你还敢在此抛头露面! ”

何野云便将心中之事对她诉起苦衷来: “仙女指点,感恩不浅。只是何某自幼攻研天文,观得元室气息奄奄,江浙上空,紫微星亮,正应在陈友谅身上,故投奔于他,孰料天下为朱元璋所得,陈友谅失败,何某落魄,沦为朝廷通缉之饮犯,上苍何其不公!”

那仙女却回答道:“何野云,你言道差了,枉你熟习天文,陈友谅虽是紫微星君降世,你却不晓得帝王之星轮转之中,六十回中有一遭是天犬星犯紫徽星君,朱元璋正是天犬星下凡,此番又正是天狗星得正位呢,当为朱元璋得胜!”

“啊,原来如此!”何野云恍然大悟。

“再说,陈友谅得胜之后,只思荣华,骄横跋扈,已失众望;你身为军师,未能谏阻,也是失职。而朱元璋救民于水火之中,惩恶扶弱,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你难道不懂么?这哪能说是天道不公!

仙女说完,见何野云一代风云人物,满腹才华,却落得潦倒饥寒,实在可怜,于是就取出一件破衣,披于何野云身上,并说:“这件仙衣你穿在身上,可隐变形骸,躲避追杀祸害;衣上的虱母,在你遇到危难时是为你护卫的兵士,在你饥饿时是你充饥的粮食,可从衣上取下充饥。望你扶危济困,造福黎民。”说完驾着祥云,冉冉升腾上天。

何野云高兴得不得了,立即睁开眼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坐起定神之后,果然见身上披有一破衣,衣上虱子争跃。其时正当腹中饥饿,遂伸手一抓,却是芝麻一把,急送口中充饥。再抬头一望,神坛上有“九天玄女”一位,正如梦中仙女模样。

何野云原是一位相貌堂堂、可与诸葛孔明媲美的倜傥人物,自兵败逃亡以来,因饥困潦倒,已是鹑衣百结,蓬头垢面,一身邋遢,往日风神俱丧,如今既得仙女赠此破衣,索性过上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生活。从此,何野云终日披着仙衣继续他那“野鹤”“云水”的漫游生涯,为民看风水、测吉凶,均灵验,名声大噪,世人见其破衣上虱母乱跳,便称之为“虱母仙”渐渐地其真名被人忘却了。

陈友谅兵败后,何野云看到了大势已去。在政治上失意的何野云,一路向南遁去,漂流来到了“省尾国角”,在这片土地上,何野云放浪形骸,过起了亦人亦仙的潇洒生活。何野云凭着胸中本事,时常指点人们为未来构筑蓝图。由于其学识广博,对开村创寨,卜宅造葬之事,手段不凡,每有神验,因而这里的民间便留下了很多神奇的传说。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有关何野云的趣闻轶事很多,不胜枚举。


其易名、化名“何野云”称呼的由来---赵碧川奇遇何野云

明朝初期,仙城一带有一个小村庄,村中有户姓赵的人家,历代单丁,当家主是赵二世。由于这里地处偏远,所以,虽逢战乱,生活却是平和宁静。

赵二世仅有一个儿子,名叫碧川,自幼体弱,却也生得眉清眼秀,聪明无比,由于单丁,父母更是视为掌上明珠。

赵碧川性情奇特,从小喜欢读那些传奇文学,故也喜欢结交奇人异士。

一日,碧川在南山上的樵子朋友处吃完晚饭,信步下山回家,行至中途,忽觉浑身疲劳,双眼铅坠,便模模糊糊地找了个清洁之地,想躺下安歇一会再上路。躺下之后,触体之处,温凉无比,隐约觉得这是村外的麒麟石。

迷迷糊糊中,耳边突然响起一阵哈哈的狂笑声,只见一个蓬头垢面、鹑衣百结的大汉手舞足蹈,踉踉跄跄地朝他走来,边走边往嘴里灌酒,口中断断续续地唱着“莲花落”的叫化小调,右手还不断地搔头发,并把脏兮兮的大手往嘴里塞,“啧啧”有声,似极满足……

“你是什么人?”碧川心里虽惊,但毕竟异于其他孩子,表面装做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先生,您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到何处去?”

“我是什么人?哈哈哈……”狂笑声不绝于耳,鹑衣大汉又灌了一大口酒:“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哈哈哈,哈哈哈……”。“砰!”高大的身躯突然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好舒服啊,好舒服……国破山河在……可惜啊,可惜……呜呜呜!”他猛然大哭起来。这一哭,有如山河崩裂,大海咆哮,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鬼泣神惊……

赵碧川越瞧越惊,越瞧越奇,最后竟连惊奇都忘了,只觉得此人好生悲苦,竟不知不觉地跟着大哭起来!

“你哭什么?”鹑衣大汉突然止住哭声,大声问道。

“我……我也不知道啊!我只觉得你哭得好凄惨,所以也不知不觉跟着哭起来……哦,对了,你又哭什么?”

“我?!哈哈哈……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哈哈哈——呜呜呜——”

又笑又哭,狂态百出。

碧川瞧得眼睛都直了,但又不敢打扰他,只是不解为何把两句不同出处的诗句会凑在一起,而且还改了字,“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什么意思?什么事使他如此失意?且气势如此之大?“万里愁”为何要说成“万古愁”?正沉吟间,突见鹑衣大汉右手在头上搔了搔,抓了一把东西放进口中大嚼起来!碧川心中暗暗称奇,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如此美味,让这大汉吃起来如此心满意足?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美食,分明是一大把活生生、脏兮兮的虱子!骤然间,他不由得“妈呀”地大叫一声!这一吓不打紧,整个身子都滚下了大石,伸手抹抹冷汗,抬头只见星孤月黄,磷火点点,哪里有什么鹑衣大汉,原来竟是一场大梦!

正在暗中啧啧称奇,突觉自己身体下面的土地动了动,低头一看,又是“妈呀”地大叫起来,原来自己滚下麒麟石,正巧压在一个人的身上,细细一瞧,哎!这不是那梦中的鹑衣大汉又是谁?

这番折腾,直吓得赵碧川惊绝欲倒,浑身无力!

“您,您老人家是谁?”

“我?我会是谁?你怕了是不是?听说你喜结奇人异士,胆子奇大,原来都是屁话!”

“谁说的?我只不过是想认识您的大名而已。”语调已不再惊惶。

“那你是不怕了?”

“有什么可怕的?”

“好!相逢何必要相问,野鹤闲云任逍遥……你就称我何野云吧!”

不久,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由于他生了一身虱子,又自诩仙人,人们便戏称他为“虱母仙”。据传后来他真的修道成仙,仍称“虱母仙”。

原来,虱母仙流落到成田一带,听得南山脚下有一奇子赵碧川,喜交奇人异士,便有意前来与其结交。这一日黄昏,虱母仙来到南山脚下,见一少年男子,相貌与人家所传碧川一模一样,于是施展一下手脚,使赵碧川昏沉欲睡,并托梦相遇。因见这孩子虽多番受吓,却无惧意,不由得心中欢喜,便有意授恩于他,于是在碧川的热情邀请下,便在赵家住下。

他曾是元朝末年起义军首领陈友谅的军师。推翻元朝统治者之后,义军内部发生内战,陈友谅与朱元璋先后大战小战九十九次,而这九十九次都胜利,唯最后在长江一战惨败身亡而告瓦解。何野云失意之余,心灰意冷,流落江湖,大叹时运不济,不修边幅,满身虱子。但他本乃奇人,懂土木,深识奇门异数之术,沿途有意无意间给不少人指点迷津,无不应验。

何野云原是一位相貌堂堂、仙风道骨,可与诸葛孔明媲美的倜傥人物,自兵败逃亡以来,因饥困潦倒,已是鹑衣百结,蓬头垢面,一身邋遢,往日风神俱丧,得九天玄仙女赠仙衣,索性过上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生活。从此,何野云终日披着仙衣继续他那“野鹤”“云水”的漫游生涯,为民看风水、测吉凶,均灵验,名声大噪,世人见其破衣上虱母乱跳,便称之为“虱母仙”渐渐地其真名被人忘却了。

从上可知,“何野云”是虱母仙有感而发自己所起,表其闲云野鹤之意,“何野云”并不是其真实的名字,而是化名、易名,其真实姓名已经无法考证。从“赵碧川奇遇何野云”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其“何”姓,取自于“相逢何必要相问”中的"何",“野云”出自于“野鹤闲云任逍遥”。




********

虱母仙考论

********************


最近,有人自称“虱母仙裔孙”,宣称:虱母仙不是陈友谅军师,而是他们的祖先,他们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时间年代考论


洪武元年,1368年,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帝,怀念故主陈友谅。除了潮阳文史丛书有记载,五皈寺洪武二年的古碑也记录了这件事。在那年,虱母仙43岁。而“丰城何野云”才14岁。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虱母仙建潮阳和平镇陈氏祖墓,在那年,虱母仙48岁。而“丰城何野云”才19岁。

这些事,证明:虱母仙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虱母仙何野云在潮阳的时候,“丰城何野云”还是个儿童。

还有,虱母仙有个认的干女儿,即凤港四世祖嫲赵氏。这个干女儿生于1347年,虱母仙比干女儿大22岁。但是,“丰城何野云”却比虱母仙的干女儿小7岁,父亲不可能比女儿年龄小。这也说明:虱母仙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据仙城镇 《仙门城赵氏族谱》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创建仙师庙,恭奉纪念已羽仙的虱母仙,李白,华佗三位仙师,其中虱母仙居中,另两位仙师分居左右。创建仙师庙的时候,“丰城何野云”还在生,这也说明:虱母仙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从业活动在明朝刚建立的朱元璋洪武时期,并且终老于洪武26年,1393年。而“丰城何野云”,主要从业在明朝第三个皇帝,永乐年间,时代跟虱母仙的时代不一样。

古往今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比如: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兵法天才韩信,另一个是落魄王族韩信。

根据潮阳市志编纂委员会,摘录了何野云留的遗诗,说明了他的身份:


我本汉室一丈夫

鏖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这首遗诗,说明何野云是鄱阳湖一战失去首领陈友谅后,隐姓埋名来到这里。

潮阳官方记载,何野云归仙后,虱母仙的碑文为“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刻“元”字而不刻“明”字,“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



“虱母仙”与“何野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潮汕地区的概念,我们的概念是“虱母仙”此名具有唯一性,天下只此一位。潮汕自古以来的说法,就是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在潮汕如果对人说“何野云”这个名字,不一定人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虱母仙”,老幼妇孺几乎个个都知道;

清初潮阳的第一部县志康熙《潮阳县志》(广州越秀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书),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和后来的光绪《潮阳县志》,对虱母仙的表述,标题都是“虱母仙”,而不是“何野云”,因为“何野云”这个名字没有唯一性,存在同名同姓者。

而江西自称的裔孙,换了概念为“何野云”问题是,“何野云”此名不具有唯一性,“何野云”这个名字不是他们丰城独有的。我们汉字的性质,会存在很多同名同姓的人。名字是“何野云”不代表就是虱母仙。

读者要注意区分概念的不同,如果概念不清晰就会被误导:

“有心人宣称大量明清史料,证明何野云是丰城的”。这句话咋看之下没有问题,但如果细心点思考,问题是,“何野云”这名字不具备唯一性原则,同名同姓古来有之,“何野云”不能等同于虱母仙。本段开头的那句话,有转换概念的问题,主体搞错,不明确。有文字游戏的嫌疑。

此处要澄清的是:没有任何一项明清官方史料证明虱母仙是他们丰城的所谓朱棣国师。相反,古代有正史性质的官方地方志《潮阳县志》,明清存世至今的总共有四部,其中有三部记载了虱母仙。康熙《潮阳县志》卷十七,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和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明确虱母仙是从陈友谅兵败,装疯卖傻来到旧时潮州府。并且潮汕各地的历史记录,确认虱母仙就是活动在明朝洪武期间,并且羽仙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潮汕三市的多项官方志,和文物古迹,和潮汕三市各村各寨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传言,虱母仙是陈友谅军师。并且更关键的是,丰城何野云和潮汕虱母仙,所处的年代还不同。虱母仙是活动在朱元璋洪武年间,陈友谅兵败后的时期,而他们的“丰城何野云”是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永乐时期及之后。


清初康熙《潮阳县志》和后续版本多次确认

作为地方性正史的古代官方志连续记载虱母仙,清朝初潮阳第一部县志康熙《潮阳县志》卷之十七,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和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多次记载虱母仙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潮。

康熙是清朝的初期,说明清初,民间和官方已经广泛知晓虱母仙陈友谅军师。而距清初时间不远的明朝官方志不愿记录虱母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虱母仙是明朝曾经的敌对分子。到了清朝建立后,距明朝末仅仅43年的潮阳的第一部地方志,康熙《潮阳县志》马上对虱母仙进行了记载。后来,嘉庆《潮阳县志》,光绪《潮阳县志》再次对虱母仙的身份进行了确认。

明朝官方志不愿记载虱母仙,证明虱母仙是明朝曾经的敌对分子,陈友谅的部下。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陈友谅的另一位参谋“幕讲僧”,作为跟虱母仙一样的同为陈友谅幕僚的“幕讲僧”,明朝官方志不愿记载,而到了清朝雍正时期才被录入官方志《宁波府志》。

*

清朝潮阳第一部县志康熙《潮阳县志》,嘉庆《潮阳县志》,和光绪《潮阳县志》关于虱母仙的记载,原文:

“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

分析:

《潮阳县志》对虱母仙的身份记载,“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可以理解为:

虱母仙,或许名字是何野云,追随陈友谅后兵败,假装疯癫来到旧时潮州府

佯狂:[拼音] [yáng kuáng],[释义] (动)假装疯癫

因此,虱母仙的名字是不是“何野云”,是有疑问的!但是陈友谅下属的身份,则是肯定的。

陈友谅兵多将广,有60万人马。虱母仙不一定是那位在权利核心的邹普胜,姓名不一定会被历史记载。从《潮阳县志》的考证,虱母仙曾经是陈友谅手下是确定的。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化名“何野云”的含义:

何:不愿世人知道他从何而来

野云:野鹤闲云任逍遥

注:虱母仙不可能是钦天监,如果是钦天监,他就不必假装疯癫躲避明朝的追捕。

*


今人说历史会真吗?

《潮阳县志》是直接说明虱母仙来历的官方古籍,并且是多次记载。虱母仙活动在明朝洪武年间的各种事迹,跟《潮阳县志》相互对证,大量古籍官方史料证明虱母仙是陈友谅军师。

今人说历史会真吗?以今人的非官方、非第三方、非客观、非中立性、自己证明自己的论述、用一本无法考证真伪的族谱,妄图推翻古代官方的、第三方、中立性客观的、集合了不少先贤编纂组考证的多个版本的古代《潮阳县志》。以今人的非客观的论述,妄图推翻古代先贤考证的客观的官方志《潮阳县志》,合理性有多少?

古代的人的身份必须要有古代官方史书证明,就像现代的身份证,只有官方颁发的才是真的!

没有任何一项古代官方历史证明虱母仙是他们丰城的所谓朱棣国师,并且,丰城何野云自称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的钦天监国师,但是无任何一本官方历史书有记载这个朱棣国师。没有官方历史记载,有可能是真的吗?比如:我们用的身份证,只有官方颁发的才是真的。同样道理,古代的人没有古代官方史书证明,没有实际证据,只凭现代人一张嘴,编一些故事,来认定古人的身份,今人说历史会真吗?


史学考证需要严谨,不能靠马马虎虎、隐隐约约臆断猜测。就像一个数字,多一个小数点或者少一个小数点,结果都大不相同。历史不能靠猜测臆想下结论,不能靠张冠李戴地讲故事,不能靠模棱两可的“好像”“仿佛”“可能”等猜测,就下结论虱母仙是他们的。荒谬的是:丰城何野云和潮汕虱母仙,所处的年代还不同。虱母仙是活动在朱元璋洪武时期,而他们的“丰城何野云”是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永乐时期及之后。

明朝至少有四位何野云

清代的时候,著名的学者丘逢甲,认为:虱母仙无后,存在虱母仙何野云被冒名托名的现象。

这个说法,得到实际事例的证明。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生活并终老在明洪武年间。但是虱母仙终老后的其他时代,有其他的“何野云”存在。目前发现,明朝至少有四位叫“何野云”,分别在不同的时代,下面表格整理了这四位不同的何野云的事迹列表。详情可以搜索网络。

从明朝有四位不同时代的何野云,我们可知道,天下同名同姓叫“何野云”的有多人,不是名字叫“何野云”,都是虱母仙。

*

甚至在清朝时期,也有“虱母仙”的存在。但是,广泛认可的,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虱母仙何野云是从陈友谅而败后,假装疯癫,隐姓埋名流落潮汕的,时代是元末明初,元朝末年到明初洪武年间,洪武二十六年,虱母仙1393年仙逝后,另外出现了其他“何野云”活动的事迹,可能原因有下面几个:

第一,由于时代久远,或者其他原因,后人追加时出现误会。可能本就是陈友谅军师虱母仙的作品,但时间记载出现错误;也可能不知的原因的巧合;可能是同名或同姓,张冠李戴,作品后人追加的时候就冠名虱母仙。

第二,由于政治原因,明朝的追捕,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不敢公开他的本名,只说化名,导致记载出现欠缺。而且陈友谅军师当年兵败后不回家乡,自然是想保全家人,免受牵连。军师余生孤独,寂寞只有自己知道。从他留下的“野鹤孤飞年又年”的诗句可知他当时的心境。

第三,是由于年代久远,作者已无从稽考,故托名他人。因为建筑奇特,也归“何野云”所建造。

第四,商业目的,中国古代图书的“托名”屡见不鲜,就是在著作上把作者的名字署名为某某名人。比如:《搜神后记》一书,其作者署名为陶渊明,事实证明,书中的一些事情都发生在陶渊明其身故后,所以陶渊明不可能是该书的作者,只是原作者的“托名”,利用的就是这位“五柳先生”的“名人效应”。

同样,洪武后面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仙逝后的从业者,大树底下好乘凉,一些地理师觉得自己实力不够,以求利用“名人效应”,自称“何野云”的,达到方便从业的目的也有可能的。

传言虱母仙仙逝之后还有零星的一些所谓“何野云”的作品,甚至在清朝也传言有何野云的作品,还有台湾地区也有。据观察,现代也有某些“风水师”用“何野云”的名号,以便让事主信任。

第五,也是普遍认知的,有未经考证的说法,传言洪武年间虱母仙仙逝之后,后来有徒子徒孙用“何野云”的名号在外行走。或者是虱母仙的后人或者传人,用虱母仙何野云的名号在从业。或者他人借名,借用虱母仙何野云的名号从业,方便业务。

以上原因只是分析猜测,毕竟无法亲眼目睹600多年前的明朝发生的事情,只能根据有记载的资料分析,只能接近真相,历史无法100%还原。

------------------------------

族谱不能做史料的原因

比如廖均卿廖均卿的族谱说,长陵卜选,是他一个人选的,永乐皇帝对其他所有风水师都不满意,还杀了王侃、吴永等风水师。

这个说法,被正史否定。正史记载的是:陵寝建成后,朝廷论功行赏,王侃居首功,升易州同知,后又钦天监监正,钦天监一把手。吴永也没有被杀,被封为僧录司右阐教,从六品。廖均卿,写家谱说,皇帝只是赏赐一把扇子,游朝宗写家谱说,皇帝赏赐了一件衣服。

地理师陈益峰在文章“明朝天寿山皇陵,经考证为王贤、王侃、马文素等人卜选”中考证: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王贤,其次是王侃和马文素。廖均卿只是有参与。遍查史料《明太宗实录》等等记载,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是:王贤、王侃和马文素为主,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提过一些重要意见。游朝宗、中山夅、非幻和尚、廖均卿等人参与。

现代地理师陈益峰在他的文章“永陵为官卜,与民师无关”提到:自古以来,民间的地理先生,为了生活,爱吹牛,故事一大堆,对身世经历,大规模的造谣,编造神话,给某某富贵人物接触过一点点,就号称谁的御用风水师先生,编造给谁谁预测如何神奇,给谁看地理如何神奇。

古代朝廷,对民间江湖地理先生,非常慎重。一般是只是征求意见,很少重用,防备和怀疑,远大于重用。

所以,综上述,在历史考证中,应该以官方的志书为本,民间资料为辅,辩证的分析。

*

族谱不能作为史料,这是基本的史学常识

从百科中,亦可发现,“有心人”试图修改百科的记载,被百科驳回了,原因是:“资料是族谱类,不能当作史料采用”。而“有心人”,大部分依据正是其族谱的记载,是非官方的记载。我们从百科的驳回,可以知晓,族谱没有公信度,真实性存疑,不能作为史料的主要依据。

百科截图:族谱不能作为史料的主要依据

百科截图:族谱不能作为史料的主要依据

还有他们宣称族谱记载其祖先是钦天监,参加了皇陵的规划修建,但官方历史书却没有记载,正常来说皇家的官员基本有史书记录的。其族谱真实性有多少呢?他们的族谱可信度有多少呢?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丰城的官方信息


自称“虱母仙裔孙”的人,否定军师的身份。丰城的官方,是否也这样认为呢?在丰城市官方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可以看到,丰城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何家提案的答复,何家的提案是:“关于挖掘何野云等丰城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建议”。人大的答复是:何野云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丰城官方也认为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

自称“虱母仙裔孙”的人,还宣称何野云的墓在丰城,但是从丰城官方的答复看到的是:“何野云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凤港乡凤颈下手砂”,这说明,丰城官方也是认为何野云墓是在潮阳凤港,凤港的墓是文物保护单位。而丰城的所谓何野云的墓,是2021年新建,没见到有历史的痕迹,没有古碑,没有衣冠,没有骸骨,没有史书记载。


从丰城官方的信息内容,我们不禁要疑惑,自称的“虱母仙裔孙”,提供的信息有多少是真的?

***

根据各种史料及民间均明确“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得到《潮阳县志》的记载,为唯一的官方文件,这点毋容置疑。

另外从生活常识来说,我们会把自己的情况告知身边比较亲近熟知且信任的人。虱母仙为仙城赵氏建了城寨、规划了赵氏宗祠、建一世祖公墓、建二世平田公祖墓、和指点三世碧川祖生基,可知虱母仙跟赵家交情深厚。虱母仙为凤港卢氏,建了欹寨门,并且虱母仙在凤港还有一养女。按照常理,在长期相处的情形下,虱母仙必然会跟他们透露自己的身世:陈友谅军师的身份。现在仙城和凤港流传下来的说法,就是虱母仙曾经是陈友谅军师。这与广泛流传在潮汕民间的说法是一致的。《潮阳县志》亦印证了这个说法。

世上同名同姓叫“何野云”的有多人, 但天下虱母仙只有一位。

不是所有名字叫“何野云”的人,都是虱母仙!

**************


------------------------------------

“虱母仙”与“何野云”是不同的?

汕头电视台报道“虱母仙”

---------------------------------------------------------


虱母仙“何野云”,对旧主陈友谅忠心不二,下面整理几件事例来说明: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一

在惠来,“寄陇村文化公园”的古榕树下,有岩石,石上刻有字,曰“忠孝”。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兵败,军师,虱母仙何野云,隐姓埋名,装疯卖傻,逃亡到这里,留下“忠孝”两字,以明对陈友谅忠贞不渝之志。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二

五皈寺位于潮南区陇田镇,南宋末年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怀念故主陈友谅,这同样是虱母仙“何野云”忠心不二的表现。

寺内有古碑刻记载文天祥和何野云的事迹,是文物保护单位,潮阳文史丛书也有记载。

洪武元年,1368年,真正的虱母仙43岁,自称虱母仙裔孙者的祖先才14岁。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虱母仙忠心不二,事例三

在潮阳凤港的虱母仙墓,墓碑:不刻“明”字,而是刻“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朱元璋的明朝屈服。这说明虱母仙到临终的时候,也依然对陈友谅忠心不二。

这块墓碑为文物保护单位,即照片中间发黄的那块为古碑。

虱母仙的墓碑碑文内容,表达虱母仙“何野云”就算临终之时,依然对旧主陈友谅的思念与忠心。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忠心耿耿,品德高尚的先贤。


总结:

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至情至性之人,对旧主陈友谅忠贞不渝,上面的物证均可证明此点。

存世至今的古代《潮阳县志》总共有四部,其中就有三部记载了虱母仙,即康熙,嘉庆和光绪的县志,都记录虱母仙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潮。还有非官方文献,还有自古以来潮汕各地的物证,无数证据都证实了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事实。

而“有心人”罗织的文献,没有任何一项官方文献,证明虱母仙是他们的祖宗。他们的官方文献,只能证明历史上曾经有个叫“何野云”的人。同名同姓者史上有多人。并且,没有任何官方史书,证明他们的祖宗是所谓的什么朱棣国师,此国师仅仅存在于他们自编的族谱里。他们族谱的朱棣国师,这种级别的人物既然会没有史书记载,历史上有没有存在是有疑问的!

“有心人”没有确切的官方古籍证据,凭借牵强附会地编故事,诋毁潮汕历史文化,玷污虱母仙清名。

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结语***

在任何一个时代,各方豪雄基本会有顾问团,幕僚,智库等团队,各位豪雄在行事时会咨询幕僚团队的意见和建议。而陈友谅也必然有一批幕僚智库的团队,除了少数几位前端的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幕僚智库团队只是在后台出谋划策,而没被文献记载。相信虱母仙何野云可能是没被记载的陈友谅幕僚智库团队成员之一,属于军师的范畴。英雄不问出处,“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


虱母仙“何野云”确有其人,但并非真实姓名,只是化名。就像现代的艺人,有的会起个艺名,人们往往记住了他们的艺名,真实名字不一定知道,比如“成龙”。

古往今来,有无数高人奇人没被历史文献所记载,所以曾经的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真实姓名,根本就没必要再去考证,现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证距今600多年前的具体细节(一些文献只能参考),肯定没有确定的答案,就让其作为一个美丽的谜,一个神奇的传说在人们心中千古流传。潮汕就是虱母仙何野云的第二故乡,而且何野云的骸骨也长眠在潮汕。我们可以说:“何野云的故乡在潮汕!”

潮汕人信仰的虱母仙是明朝洪武年间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而不是信仰其他时代的同名同姓的其他“何野云”。

流光逝水,梦花幻浪,他的真实身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他就是一只野鹤,一朵清云,曾经逍遥在这片山水之间,给这方土地留下美丽的传奇。记师尊“虱母仙”何野云



*******************

虱母仙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更多详情资料参考下面链接:

-

重要 |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在潮活动有时间记载的事迹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30616775010992701/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相关资料集合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39885812353991183/

-

-


参考资料

  • 1 古代官方史书:康熙《潮阳县志》卷十七 虱母仙
  • 2 古代官方史书:嘉庆《潮阳县志》卷十二 虱母仙
  • 3 古代官方史书: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 虱母仙
  • 4 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潮阳姓氏丛谈》: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5页
  • 5 《潮阳市志》编纂委员会.《潮阳市志》下册 (1979~2003):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2003:第816页
  • 6 政协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委员会.《佛教在潮阳》: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7-108页
  • 7 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阳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30页
  • 8 曾秀斌.《虱母仙的传说》: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2007:93
  • 9 潮阳县贵屿镇志编纂小组.《潮阳县贵屿镇志》:潮阳县贵屿镇志编纂组,1992:2
  • 10 潮州日报数字报·潮州新闻网:何方神圣“虱母仙” .潮州新闻网.2018-12-25
  • 11 张海鸥.《谷饶乡志》:潮汕文化对外交流中心,2001:87-88
  • 12 潮州市枫溪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州市枫溪区志》(1996~2010):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530
  • 13 仙门城: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汕头日报 -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2021-03-22
  • 14 吴南生.《南粤百镇 流沙卷》:广东省普宁市怡昌印刷厂,1994:154
  • 15 果陇村志编纂委员会.《普宁市果陇村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282-283
  • 16 杜良林.可爱的西陇:《可爱的西陇》编委会出版,1994:58
  • 17 林凯龙.《潮汕古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6:92
  • 18 隗芾.潮汕导游: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29
  • 19 赏灯祈福何处往?摩肩接踵破门楼.揭阳日报网.2021-01-13
  • 20 寄与陇头人(3).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2020-11-22



虱母仙在潮造福百姓

功德之盛,可辉日月

本着传承民俗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宗旨搜集整理

为虱母仙的道行功徳留下片泥鸿爪。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巴吉度和比格犬的区别

齐白石的作品欣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