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竹中绝技】江安刻刀艺术:蜀地非遗之美

03-29

【竹中绝技】江安刻刀艺术:蜀地非遗之美

央广网成都3月29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江安地处川南,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竹类生长。丰富的竹资源,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也为江安竹簧工艺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2008年,江安竹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目前,江安竹簧工艺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10人。

许太文是土生土长的江安人,从小喜爱绘画与雕刻。初中毕业后,他学习了一身过硬的木雕技术,后来在老一辈竹雕大师周明伦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竹雕,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与刻苦钻研,许太文创作出了许多精美且极具艺术性的佳作,收获广泛的赞美与肯定。

走进许太文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竹”元素。竹桌、竹椅、竹制书架、竹制茶具……无一不显现出他对竹子的喜爱。在一排排书柜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竹簧、竹雕工艺品,精美繁复,神韵万千。

“我对竹子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它是我从小到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竹雕更是我热爱的事,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这个想法是不会变的。”许太文告诉记者。

许太文正在雕刻(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江安竹簧工艺久负盛誉,独特的竹文化,悠久的历史使其独具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其表现形态为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编、竹装修、竹建筑七大类。江安竹簧工艺品千姿百态,显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技巧。它在内容上追求立意构思,传神写意,是民间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因而形成了中国民间工艺所共有的文化艺术特征。

精美的竹雕作品(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江安竹簧工艺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其保留了中国书画的笔墨趣味和韵致,是文化艺人审美追求的自然流露和实践,也是艺术和生活高度统一的产物。无论是案头摆设供人审美,还是日常生活必备之物,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编堆竹簧,都有明显的实用性。

“经过保护和宣传,现在江安竹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大家前来体验过后都非常喜欢。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找到更多传人,将这门珍贵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江安竹簧走得越来越远。”许太文憧憬着。

除了将大多数时间用于雕刻创作之外,许太文还在江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老师,为孩子们传授竹簧技艺,让非遗走进校园,走到每一位孩子的身边。

许太文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在许老师的精心传授下,我们的学生不但有了一技之长傍身,甚至一些成熟的作品已经面向社会,被许多爱心人士购买,带来的收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做老师的,觉得特别欣慰。”江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罗柱奎告诉记者。

热闹的“非遗”课堂(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一笔一笔地勾勒,一刀一刀地打磨,一棵棵竹子在许太文的精湛技术与巧思之下,摇身一变,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正是非遗传承人们的不懈坚持,才使得江安竹簧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扬,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潮流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一个月的小藏獒图片

和田玉貔貅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