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探寻清代银元的奥秘与价值

03-05

探寻清代银元的奥秘与价值

清代银元的发展历程

清代银元的铸造始于乾隆年间,当时曾铸带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币。到了道光年间,铸造了一些银币,主要是用来赏赐的。然而,真正的规模化铸造始于光绪八年(1882),由吉林机器局铸造,但规模极小。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元,并于1888年,在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成功,也正式开启了中国机制银元的历史。

张之洞所铸银币上镌有龙形,被称为“龙洋”。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称为“龙洋”。张之洞铸的“龙洋”重量为库平七钱三分,比国际通行的“库平七钱二分”多“一分”,他是想以“良币驱逐劣币”,但结果却是难逃历史的规律。

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朝廷在天津设立了铸造银钱总厂,独揽铸币大权及盈余。中国近代化路程之艰难,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侧影。慈禧死后,朝廷于宣统元年(1909年)成立币值调查局,决定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并成立中央直辖的铸币局。翌年,铸币局向各地下发钢模,令按照新制订的《国币则例》统一铸造“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此令一出,各地造币局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铸造银币的运动,其发行数量之多,流通地区之广,几与铜钱媲美。但是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代铸造银元的历史刚刚揭开第一页,就匆匆地结束了 。

清代银元的铸造工艺

清代银元的铸造工艺在当时已经相当先进。从清朝末期开始制作发行机制银币和铜币时,采用的就是现代的冲压工艺,当然机器设备尚不能自产,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产品。具体的制作方法与现代机制硬币相同,首先用专用金属轧制出特定厚度的板材,然后用圆形模具从板材上冲压下来大小符合要求的圆形金属板,这也就是硬币的币坯。硬币的正反两面图案则已经预先刻成高硬度的钢模具。币坯被送到冲床上,用模具对正反两面同时冲压,形成了文字和图案。最后被送去倒模,冷却后即成银元。

清代银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三个方面。

1. 历史价值

清代银元是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例如,光绪元宝银元是清代货币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外,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的银元因清王朝消亡而未及铸造流通,市场均仅见少量样币,为藏家所珍爱,其历史价值极高 。

2. 艺术价值

清代银元的图案设计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吉林机器局开始铸行的“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其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3. 收藏价值

清代银元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稀有性和品相上。由于清代以来经历了多场战争,珍稀古钱币损失严重,至今数量已经极其有限。收藏古钱币应对其品相有细节的了解,因为品相不同,价格也会相差较大。品相一般的价值也在几百元到一千元左右,珍品价值超过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的银元在拍卖场上已经高达数百万,其收藏价值极高。

巴吉度品相

巴吉度多少钱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