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肠息肉预警:三种食物再馋也要少吃,避免癌变风险!

09-17

肠息肉预警:三种食物再馋也要少吃,避免癌变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吴阿姨发现自己的排便出现了问题,原来她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固定排便一次,这几个月来总是隔天排一次,每次排还很费劲,有时候粪便内还会有血液。

这让她感觉情况不对,抽空去医院做了个胃肠镜检查,经检查发现她的肠道内有一个巨大的新生物,几乎将肠腔堵死了,她的排便异常正是因为这个息肉所致。由于息肉体积过大,无法在检查中直接切除,只能另行安排手术时间。

了解到吴阿姨的丈夫也时常有排便困难的症状,医生建议让他也来做个检查。果不其然,丈夫的肠道内也发现了多个息肉,但体积都比较小,所以在肠镜检查下直接切除了。后续的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这才让吴阿姨夫妻俩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

一、为什么一发现肠息肉就要切除?能不切吗?

息肉是指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其大小、形态不一,小到几毫米大到几厘米,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一些严重的患者整个肠道内都是息肉。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息肉可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以及错构瘤型四种,其中腺瘤性息肉的危险性最高,通常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起源于此。

临床研究发现,约有9成的结直肠癌发生是由正常黏膜——炎性细胞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这个过程而来的。当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出现损伤,没有及时干预会演变成息肉。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息肉的生成有很大相关性,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良等,其中吸烟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表示,一般认为带蒂、直径<2cm、表面光滑且活动度好的息肉为良性;而直径>2cm、黏膜下扁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恶变。

数据显示,息肉的恶变概率和大小有直接关系,<1cm的息肉恶变率仅有1%、1~2cm的约为10%、>2cm约有46%为恶性的。在腺瘤阶段及时将息肉切除,可有效预防肠癌发生,如若没及时切除的话,会让结直肠癌风险增加4倍左右

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肠息肉,医生都会建议你切掉。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通过肉眼难以辨别息肉的良恶性,只有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二是任何大小的息肉都不是100%安全,在小的时候切掉创伤会小一些;

三是息肉演变成癌症需要5~10年的时间,具体的时间无法明确,何不如在良性的时候直接扼杀在摇篮里,以绝后患。

二、5个早期症状,哪怕出现一个也要尽早检查!

上文提到,大部分的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如果可以及时发现息肉并进行切除,就可以预防肠癌发生。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去进行肠镜检查,也无法及时发现息肉。

那可以在日常多观察身体表现,出现这几个不适,很可能是肠癌发出的信号。

1、不明原因便秘

一些体积较大的息肉会堵塞肠腔,导致粪便无法正常排出,引起便秘症状出现。且便秘也容易引起息肉发生,因便秘会导致粪便长时间在肠道内停留,内里的毒素可能会反复刺激肠粘膜,诱发赘生物出现。

2、便血

便血症状一出现,很多人会理所当然认为是痔疮,但其实肠息肉、肠癌也会引起便血症状出现,建议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

3、肠梗阻

一些体积较大的息肉在肠道内会形成梗阻,进而引起剧烈的腹痛、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出现。

4、带粘液排出

肠息肉表面的黏膜在粪便通过时会受到破坏,坏死组织会因此而脱落,表面会渗出液体,在排出的粪便表面会带有明显粘液。

5、大便变细

排便时发现粪便明显变细,如同挤牙膏一般,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肠息肉发生癌变了所致。

需要提醒的是,大部分罹患息肉的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肠镜检查及时发现,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肠癌的金标准

三、远离肠道息肉,牢记少吃3种食物

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日常要注意少吃这几种食物。

1、红肉以及加工肉类

红肉以及加工肉类内有血红素、亚硝酸盐以及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等成分,这些物质会刺激肠息肉以及肠癌发生。

2、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的食物会给胃肠道带来较大负担,让其蠕动速度下降,增加息肉的发生风险。日常常见的有油炸食物、动物内脏以及肥肉等。

3、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对肠道带来不良刺激,容易刺激息肉产生,日常一定要尽量少吃。

息肉与肠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日常多关注身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参考资料:

[1] 《检查发现了肠息肉,切不切?》.厦门市中医院 2024年04月13日

[2] 《肠息肉来临时,6个早期症状,哪怕出现一个也要尽早检查!》.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4年06月12日

[3] 《长了息肉、结节……医生提醒:少吃这几类食物!》.科普中国 2023年10月13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黑曜石价格一般在多少钱

十大最漂亮小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