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寿山石雕:福州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的瑰宝

02-25

寿山石雕:福州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的瑰宝

寿山石雕是福州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品,以寿山石为材料,经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技艺雕刻而成。因其石材品种繁多、色彩丰富绚丽、质地细腻通灵、雕工精湛绝伦,深受人们喜爱。

寿山石与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都是中国名贵的软彩石,因产于寿山乡而得名。寿山乡位于福州北郊,群山连绵,一水环绕,集中产于周边的群山、水田、溪流之中。寿山石开发的历史悠久,经过1500 余年的采掘,出现的品种多达百数十种,按传统习惯,主要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分别指在田底、水润、山洞采掘的矿石。

其中产于田底、溪边的独石,多呈黄色,又称“田黄”。田黄石是中国特有的软宝石,材质温润凝腻,是印章石中的极品。上佳的田黄石在明清时多被列为贡品,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受历代帝王青睐,其身价无与伦比,“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的,色如蛋黄,极为罕见,是一种通灵澄澈的奇石。

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晶莹透彻、斑斓多彩,宜于精雕细刻。寿山石雕的表现题材广泛,主要有仙佛、古兽、山水、花鸟、虫鱼、果蔬等,精巧细膩,淋漓尽致。寿山石雕刻注重依石造型、巧色应用,讲究整体构思。雕刻前,艺人要仔细观察、研究石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俗称“相石”。认真揣摩,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间素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在雕刻过程中,艺人要充分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循着石材的纹理走向安排雕刻内容,即业内常说的“因势造型”、“因材施艺”、“掩瑕显瑜”、“巧色利用”、“变废为宝”等,这个过程最能体现艺人的雕刻功力与艺术想象力。

寿山石雕的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博采广纳,融合中国画和各种民间雕刻的艺术技巧。其技法主要有圆雕、镂雕、透雕、链雕、微雕、“薄意”等,有时因题材需要,在一件作品中往往须糅合多种技法。其中“薄意”是寿山石雕特有的表现技法。所谓“薄意”,即极浅薄的浮雕,浅刻如画,耗材甚微,特别适合雕琢田黄之类珍品原石。在艺术上,“薄意”融雕刻与绘画于一石,充分吸收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巧妙利用石材的色彩、裂纹甚至瑕疵,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寿山石的印钮雕刻也独具特色。寿山石印钮吸收中国古代印玺、玉雕等传统装饰之长,显得古朴而庄重,令人爱不释手。可以说,一件成功的寿山石雕作品,不仅是作者雕刻技艺与实践经验的体现,还是其文化水平与艺术修养的反映,更是天然造化与艺人智慧的结晶。

早在南朝时,福州就有寿山石雕刻。1954年,在福州一座南朝墓葬中出土了寿山石雕“卧猪”实物。此石雕采用寿山乡的“老岭石”刻成,线条简洁,刀法洗练,造型粗犷,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寿山乡建起寺庙,寺僧以寿山石雕刻佛像、香炉、念珠等物品馈赠香客,寿山石雕开始流传于世。

宋代,福建经济繁荣发展,寿山石雕的制作不断扩大。南宋时,福州已经形成寿山石开采和雕刻的专业队伍,并出现官府专营的雕刻作坊,寿山石雕的品种逐渐增加,内容不断丰富。从福州、建瓯、邵武等地宋墓中出土的大量寿山石俑可见,当时福州寿山石雕刻已颇具规模,其雕刻艺术也趋于成熟。

元明后,刻制石质印章之风兴起,寿山石印章雕刻艺术遂应运而生。寿山石洁净如玉、柔而易攻,是刻制印章的上好材料。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的雕刻技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艺人们在继承我国古代玉、铜印钮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造诣高超、凤格独特的寿山石印钮装饰艺术。他们追求流畅的线条、雅洁的意境,与其说是雕刻,不如说是石上绘画。这时的寿山石雕刻精品,造型生动活泼、婀娜多姿,刀法刚柔相济、婉转流畅,成为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珍赏之宝。

明代,福州出现不少专门经营寿山石图章与雕刻品的商店,其中以嘉靖年间开设的“青芝田”最为著名。“青芝田”后来发展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寿山石经营商号。清代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时期,艺人在选石、创意、雕工等方面,都更加精致而丰富多彩,在雕刻技法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令人称绝的是,清代艺人可在一块石材中刻出不需粘接的活动链条,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清代,对寿山石雕的研究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寿山石专著一—《观石录》与《后观石录》,就是在康熙年间分别由福州学者高兆与浙江文人毛奇龄撰写的。

近代福州开放通商以后,寿山石雕成为深受海内外喜爱的工艺品,福州也发展为寿山石雕刻和贸易的中心,至今犹然。

《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之福建——寿山石雕,谨作学习摘记,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

#福建##福州##福州头条##寿山石##寿山石雕#

宠物猫驱虫多少钱一次喵旺清虫

宠物猫的价格一般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