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秦泰山刻石:历史背后的故事

10-10

秦泰山刻石:历史背后的故事

泰山刻石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曾经多次出巡,所到处多立石刻碑,以宣扬他的统一业迹。见于记载的刻石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碣石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等七种。但原石只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二种。有些古文字学家看到《泰山刻石》有个别字不合小篆规范,以及书法不如《琅琊台》自然,认为亦已非原石。但系旱期刻字,保存又比《琅琊台》完好,故亦颇为世重。










《泰山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四面环刻,共22行,222字。前12行为始皇时刻,后10行为秦二世刻。原在山东奉山玉女池上。现仅存9字,保存于山东岱庙。

《泰山刻石》等诸刻石,相传为秦丞相李斯所书。李斯为小篆文字的创制人之一。故所书小篆字体高度规范,再加字画工整、笔法道劲婉通,被人们视为“小篆极则”。对后世影响极大。




清人杨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说:“赢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此说对《泰山刻石》也基本适用。何绍基则认为:“观泰山廿九字,古拓可珍。然欲渊源周前,尚不如两京(指汉代)篆势宽展圆厚之有味。断彫为朴,破觚为圆,理固然耳”。此说亦可参考。

巴西亚鱼眼睛一层白膜怎么回事

茶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