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很多人泡茶,习惯性地就想洗茶。
虽然不能像洗菜一样,把茶叶放到水龙头底下冲洗,但也必定是要用开水烫一遍,才能安心喝。
似乎只有这样,才不会担心灰尘、细菌什么的影响身体。
可如果我说,洗茶非但没有实际作用,还会浪费养分,是不是会让大家跌破眼镜?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非常多与之类似的误区。
光说白茶圈里,随便举个例子,都可能会让你发出“啊!原来是这样!”的感慨。
所以,本篇文章,总结了8个有关白茶的冷知识。
请各位看官,泡好一杯茶,带着好奇心往下看吧。
《2》
冷知识一:喝白茶不用洗茶
对于老茶客而言,这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可对于新茶友而言,依然坚持老观念,茶叶不洗不敢喝。
实际上,品质好的茶,原料干净,做工精湛,仓储得当,成品以后就保持着干净的状态,根本就不需要洗茶。
反之,品质差的茶叶,三无产品,产区环境差,粗制滥造,灰尘杂质洗也洗不干净。
况且,当沸水接触到干茶时,白茶表面的白毫就会大量脱落,而白毫中富含的茶氨酸物质,会溶入汤水中。
如果直接倒掉,不管这泡茶汤有多么珍贵,实在是暴殄天物。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白茶,也适用六大茶类中的所有好茶。
冷知识二:白茶不仅是工艺
前段时间,有种说法很火。
说的是,六大茶类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同一棵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叶子,用绿茶工艺做的,就是绿茶;用红茶工艺做的,就是红茶……
于是,有人觉得,白茶也是一种工艺。
而且,是所有茶叶中最没有难度的一种工艺。
不可否认,现行的六大茶类分类依据,的确是工艺以及发酵程度。
可即便如此,也不代表随便一棵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叶子,都能做成白茶啊!
做茶除了要有精湛的工艺以外,还要讲究适制性。
就是所谓的,看茶做茶。
白茶国标写得很清楚,白茶的适制树种有大白、大毫、水仙、群体种。
其他的茶树品种,即便是用白茶工艺加工,做出来未必好喝,也不符合标准,不能算是真正的白茶。
冷知识三:新白茶并不寒凉
经常有茶客来,想要让我们推荐一款白茶给他。
要求是,不能太新。
他们的理由是,太新的白茶性寒凉,喝多了胃受不了。
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估计是把新白茶和绿茶弄混淆了。
要判断一款茶“寒不寒”,主要看的是茶多酚的含量。
像绿茶,有杀青,不发酵,所以体内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而茶多酚是一种容易刺激胃黏膜的物质。
尤其对于胃寒、胃弱的朋友来说,喝绿茶会觉得肠胃不适。
可白茶不同,白茶不杀青,微发酵,茶多酚会随着时间而减少。
新白茶差不多制作完成一两个月,茶多酚的含量就会逐渐回归到一个正常值,大多数体质正常的人都能接受。
除非是胃特别脆弱的茶友,那还是更建议选老白茶了。
冷知识四:老白茶不一定是好茶
俗话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这句话在无形之中给大众灌输了一种观念——白茶越老越好。
因此,目前有不少人觉得,老白茶一定是好茶。
买茶的时候,抛开产区、工艺、储存,更注重年份。
而这个选购白茶的原则,很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年份不是决定白茶品质的关键因素,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白茶,才是真正高品质的白茶。
至于年份,是一款白茶的加分项。
好的白茶,若是有年份,那就是锦上添花。
不好的白茶,即使年份再老,储存很多年,依然是劣质茶,无法改变本质。
另外,唯老是举的买茶方式,还很容易遇到做旧茶,踩坑上当。
冷知识五:白茶中贡眉和寿眉不是同一类
常常看到一类帖子,由新手发起,询问白茶中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的关系。
而底下80%的人会说,贡眉和寿眉是一样的,一个等级高一些,一个等级低一些,叫法不同而已。
如果是在2018年之前,的确是这样,因为过去用的是旧国标。
旧国标中,没有寿眉,只有贡眉。
可现在是2023年了,执行的是2018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新国标。
在新版国标中,贡眉和寿眉正式分了家。
贡眉被单独划分给了群体种,就是民间所谓的菜茶。
寿眉则是由大白茶树与水仙茶树上的一芽三、四叶所做,树种不同,采摘标准不同,香气滋味不同,自然是两种不同的品类。
冷知识六:压饼的白茶未必不好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好茶不压饼?
顾名思义,就是说好的茶叶,等级高的茶叶,都不会舍得拿去压饼。
理由是,压饼会破坏茶叶的营养物质,影响品质,所以只有低端货才会压饼。
如果把时间倒退回10年前,这种说法还有很多人相信。
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喝白茶饼,“好茶不压饼”自然也站不住脚了。
最开始,白茶压饼是为了节省仓储空间。
因为白茶散茶很蓬松,占地方,想要收藏或者囤货,压力比较大。
压饼工艺的成熟,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渐渐地,大家也发现,白茶压饼后展现出了与散茶完全不同的风格,成熟、浓郁、浑厚。
特别是原来那些喝不惯散茶的人,觉得散茶太淡的人,去喝饼茶,又能接受了。
所以,市场上的白茶饼越来越多,且不限于寿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压饼也很常见。
原料好+工艺好,便不存在破坏养分一说,散茶和饼茶,都是好白茶!
冷知识七:白茶不是晒晒就能喝
想当年,白茶还是个“小透明”的时候,外界都觉得做白茶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拿出去晒一晒。
从早晒到晚,像晒萝卜干、咸鱼干那样。
等到晒干了,水分差不多都走掉了,就可以用麻袋装起来,拿到市场上卖了。
这完全是误解,而且是对白茶最大的误解!
白茶的“晒”,指的是日光萎凋,不是从早晒到晚,也不是暴晒。
需要提前把茶青薄摊薄晾在水筛中,让温和的阳光,带走鲜叶中的一部分水分,如果阳光太强烈了,还要暂时先把水筛移动到阴凉位置,避免白茶被晒红晒伤。
“晒”完以后,还不能结束,白茶的工艺除了萎凋,还有烘干。
用文火慢烘,把白茶体内剩余的水分含量给排出去。
成品的白茶,不仅水分含量低,整体非常干燥,且天然物质又大量保留了下来,喝起来原汁原味。
冷知识八:不是所有老白茶都会有枣香
很多人觉得,老白茶的标志性香气之一,就是枣香。
反过来又觉得,没有枣香的老白茶,要么品质不高,要么陈化不到位。
事实上,枣香生成的条件很苛刻。
第一,必须是品质好、内质丰富的白茶。
第二,必须是经过压饼的白茶。
第三,梗粗叶大的秋白茶出枣香的概率更高。
据我们观察,一款老白茶饼有没有枣香,和它叶片与茶梗的数量息息相关。
秋白茶的叶片厚实,茶梗粗壮,其中的可溶性糖和果胶物质,是枣香诞生的天然土壤。
至于其他的白茶,像所有的散茶,以及白毫银针饼、白牡丹饼,生成枣香的概率基本上是0。
《3》
这些新颖的观点,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固定思维。
也让茶友们可以从更多维度,认识白茶,了解白茶,喝懂白茶。
当习以为常的概念被颠覆,我们往往能收获更多意外的知识和乐趣。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茶的“冷知识”或者“误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