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古代文人与香炉的不解之缘:探索历史深处的香气

05-03

古代文人与香炉的不解之缘:探索历史深处的香气

“炉”之名最早记载于《周礼•天官》:“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之属,宫人寝室中共炉炭”。香炉造物肇始于春秋,香文化的发源地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盖因楚地多潮湿,在室内熏香可以除晦、防霉、杀菌。


香炉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着香文化的发展。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香炉的发展演变,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国香文化。

事实上,早期的薰炉只是一种高雅的生活器具和祭祀用具,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铜炉则是以取暖和烧烤食物为目的,以出香为目的的薰炉最早出现在汉代。

作为熏香的物质载体——香炉的产生、发展、成熟以及衰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香炉作为焚香的器具,它有多种名称,也常被称为薰炉。

其实,薰炉与香炉本为同一类物品的两种不同名称。汉代及以前多称薰炉,三国时期也多称薰炉,及至西晋,逐渐开始称为香炉,两晋时期薰炉与香炉之名并存,南北朝后,多采用香炉之名。

汉代香炉

汉代最有代表性的薰炉即为博山炉。博山炉的上盖雕镂山峦之形,上有瑞兽、羽人、朵云等图案,炉腹为半球形,下承以深盘,盘中注水,喻义海中仙山。

正如《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回环。”已明确指出,承盘是贮汤之用。


▲汉•博山炉▲


用此香具焚烧香草、香木(沉香、檀香)或香料(龙 涎香),其袅袅香烟,宛若神山之上终年缭绕着的云气。


汉代博山炉,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烧香器具,而是我国早期文化思想浓缩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它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的象征,既有先秦王者思想的印记,又有道家思想的浓缩。


历代以来,博山炉多为铜质,近些年各地也相继出土了部分陶质博山炉。《汉官仪》记载,皇后有金博山炉,太子有银博山炉。



▲汉•绿釉镂空薰笼▲


河北满城汉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银博山炉”,是目前为止规格最高的博山炉之一。


就近世出土文物和历史文字记载,除去铜和陶质博山炉以外,根据不同的身份需求,还分别有金、银、和错金银博山炉。



▲汉•错金银博山炉▲


汉代博山炉是当时思想文化的高度融汇,其合理的器型设计,精湛的工艺,使它不仅仅成为一种焚香的器具,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件高雅的收藏和装饰器物。


它的广为流行,确立了焚香炉具的基本规制。虽然汉代之前,乃至五千年就已经有了薰炉,但都没有博山炉那样特点明确,使用专一而广泛。


▲西汉•刻花博山炉▲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薰炉中,有一定数量的陶瓷薰炉,有博山形、豆形等类别,陶质的博山炉在造型上受到金属博山炉的影响。


汉代不仅有陶质博山炉,还有原始瓷质博山炉,西汉时期的刻花博山炉即为此类。


在造型上,炉盖上以刻画手法处理的线条代表抽象的仙山,炉顶部贴塑了一只飞鸟,炉体下接承盘。


这款博山炉的抽象表现手法,说明了汉代工匠们具有的抽象艺术表现能力,此炉亦为汉代陶瓷博山炉中的精品。


魏晋南北朝香炉


自魏晋时期始,宗教用香成为推动香炉造物发展的主要力量。伴随海外珍贵香料不断输入中国,对薰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瓷器时代的开始,因陶瓷具有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而逐渐取代金属薰炉成为主流品种。


这一时期薰炉造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和南朝四个阶段。


▲三国•东吴青釉镂空薰炉▲


三国时期,流行广口圆鼓腹盆形的薰炉,这种薰炉的造型源自汉代。

西晋时期出现一种圆球形炉体的薰炉,炉身上多有三角形或其他几何形镂孔,炉身下承三足,且多带有三足托盘。



▲南朝-初唐•博山炉▲


东晋时期,瓷器开始普及,薰炉品类也更为丰富,西晋时期流行的球状镂空三足薰炉继续流行,承袭汉制的博山炉也在持续烧造。


南朝时期,新式造型的博山炉开始出现,这种博山炉的炉盖上带有乳尖状凸起。


此外,还流行一种莲花装饰的香炉,莲瓣纹出现在东晋晚期,莲花纹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流行的纹饰,这与佛教的兴盛不无关联。


至此,中国进入陶瓷香炉发展的繁盛期,薰炉品类、熏香习俗和香料品种也开始逐步系统化。


▲西晋•青釉镂空三熊足薰炉▲



唐代香炉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期,香文化和香炉造物在唐代开始全面繁荣。熏香活动不仅渗透至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各种仪式中的必备程序。


陶瓷香炉是在隋唐时期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唐代民窑也烧造了数量庞大的香炉。


唐代陶瓷香炉的类别比前代大大丰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香炉品种有唐三彩香炉、越窑青瓷香炉和邢窑白瓷香炉等。


▲唐•三彩贴花三足炉▲


唐三彩香炉是唐代陶瓷香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此前的香炉多以单色釉为主,唐三彩香炉却多种釉色并存,浓淡斑驳的釉色互相浸润,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美学的新纪元。


▲唐•白瓷鹅形三足炉▲


越窑以青瓷为胜,邢窑则以白瓷为魁。唐代的邢窑是指定生产贡瓷的窑场,其香炉瓷质细腻,胎体坚实细密,叩之有金石之声。


白瓷鹅形三足炉是邢窑香炉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品种。鹅作惟妙惟肖的引颈高歌状,弯曲的三条高足形似鹅腿,炉沿上还有六叶瓣尾状的凸起以像鹅尾。


▲唐•褐彩云纹镂孔炉▲



宋代香炉

宋代以来香炉走向了简约、轻型方向,而且随着宋代瓷器烧制工艺的精进,制瓷高峰的出现,官、哥、汝、定等几大窑口及民间瓷窑都开始烧制瓷香炉。


宋代的香炉除形制较大的日用炉以外,各大窑口也只做了许多以观赏、把玩为用途的小型精品瓷炉。


这些精致的小香炉,开启了香炉器形和制作工艺的新天地,将瓷炉工艺和品质又一次推向了历史的巅峰,至今仍是收藏界之手科特的藏品。


龙泉青瓷香炉造型简约,釉质温润如玉,久观使人养心悦目,心生宁静,和香文化内蕴不期而合,所以至宋以来,就为爱香人之所追捧。


▲南宋•官窑灰青双耳小炉▲


▲宋•哥窑米色筒式三足炉▲


▲宋•定窑牙白弦纹三足炉▲


宋代瓷炉具有雅文化的品性,香炉升华到具有文化功用、审美功能的文人案头清玩之物,成为文人生活的一部分。


宋代文人写诗填词、赏花抚琴、独坐幽思、宴请宾朋都要焚香。有宋一代,置炉、赏炉也变成宋代文人的时尚,燕居焚香成为宋代文人的生活要素,焚香是与“烹茶、挂画、插花”并列的四艺之一。


文人的参与让香炉成为雅文化的代表,宋代的香炉由此也具有了平淡古朴、雅致细腻的美学风格。


▲宋•莲花座汝窑香炉▲



元代香炉

元代瓷器体现出草原文化与汉地文化的交融。蒙古族与汉族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对抗妥协中,文化的碰撞交锋也衍生出新的时代特色。


▲元•钧窑天青三足炉▲


“苍狼白鹿”是关于元朝人祖先的传说,据《蒙古秘史》记载,元朝人的祖先巴塔赤罕是天生的一只苍色的狼和一只惨白色的鹿相配而成。


在严肃的官修史书中出现了如此荒诞的传说,这在一个侧面印证了蓝、白二色成为蒙古族色彩好尚的根源性。这一喜好也体现在元代的陶瓷釉色和装饰风格中。


青花香炉是元代最具特色的香炉品种,卵白釉、高温蓝釉以及孔雀蓝釉香炉也在元代盛烧。


▲元•影青印花带座双耳炉▲


元代的青花瓷器开创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纪元,但元代的青花香炉传世品极为稀少,这些香炉的造型大都仿青铜礼器,有鼎式炉、鬲式炉、筒式炉和连座炉等,连座炉是元代新出现的品种。


元代不仅有各种造型的瓷质香炉,也有琉璃香炉和三彩香炉。


▲元•琉璃三彩龙凤纹薰炉▲

明代香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在唐宋时期作为精英文化的香文化,入明后变成平民文化和市井文化。


▲明•三彩鸭形香薰▲

▲明•孔雀蓝弦纹筒式三足炉▲


香文化普及也带来香炉造物的繁荣。民窑烧造的香炉代表了平民文化和市井文化,它们与官窑香炉一道,共同建构了明代的香炉造物系谱——雅俗共赏、殊途同归。

此外,宗教也为香炉造物发展推波助澜,明代多有定烧的香炉,陈设在佛寺、道观中。

专栏
瓷器鉴定实战学习
作者:徐鸿瓷器鉴赏
99币
563人已购
查看

▲明•娇黄釉簋式炉▲


▲明宣德•鎏金小铜炉▲


▲明•宣德炉▲


在这众多的香炉类别中,陶瓷香炉仍是主流品种。景德镇在明代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香炉、彩瓷香炉和颜色釉香炉是景德镇烧制香炉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洪武年间烧造的青花龙凤纹三足炉比较有代表性,洪武时期烧造的青花香炉极为罕见。炉体造型高大,有元代遗风。


炉身上绘制的纹饰具有向文人画方向发展的趋势,画面纹饰精美,苍龙形神矫健,飞凤轻舞飘扬,其间祥云瑞霭萦绕,寓意“龙凤呈祥”,是明清官窑瓷器中的典型纹样。


▲明•青花龙凤纹三足炉▲




清朝香炉


在陶瓷香炉造物方面,清代达到新的辉煌,陶瓷香炉品种、器形、纹饰都丰富多样。青花香炉、彩瓷香炉、颜色釉香炉都有精品传世。


青花香炉自明代始,就是瓷炉类别中的主流品种,清代也延续了这种趋势。


清代前期的青花香炉艺术造诣最高,尤其以康熙民窑青花香炉最为典型,乾隆之后,青花香炉的绘制逐渐趋于刻板和程式化,器物造型也不及前朝多。


▲清•镀金银蔂丝透花圆盒▲


▲清康熙郎窑•宝石红三足圆炉▲


清代的彩瓷香炉仍是香炉中的名贵品种,类别有粉彩、五彩、斗彩、素三彩、珐琅彩等,其中,粉彩香炉数量最大,是彩瓷香炉中的主流品种。


▲清•玲珑粉彩香薰▲


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香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香料贸易和香炉生产都难以维系。不仅如此,作为香文化与香炉造物的主要受众群体——文人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在国家危难之际,焚香、品香的行为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于是,这种融入国人血脉的精英文化模式和优雅生活方式渐行渐远,逐渐走出国人的书斋、琴房、卧室……


熏香也失去了以往追求性灵的精神功用,而仅仅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宗庙祭坛中,只留余韵悠远,供后人无限追思。


其它香炉


除这些有代表性的香炉外,古人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体积较小,日常生活中却常用的香炉器型。


香球,又称熏球,呈圆球状,外有可供悬挂和手提的长链,球形雕花镂空,并分上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折页和卡榫连接扣合。内套数层机环,皆以轴承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的小钵。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香球无论如何转动,杯钵能始终保持水平,钵内香灰、香品不会倾倒出来。即使焚香后放到被褥中也不会倾覆熄灭,古人也做被中香炉用。其设计之精巧,与现代的陀螺仪相似。


▲香球▲


香斗,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帝王出行,佛道法会行香时使用。柄头雕饰莲花或瑞兽,多燃烧香粉或香丸。唐代就已经开始流行。


▲香斗▲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携带(带有提梁)的小薰炉, 用于取暖,也可熏香。手炉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手炉▲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木、铜或玉石,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香筒▲


卧香炉,用于横向点燃线香,也成横式香薰。下部为长方形炉体,内铺香灰,熏香时将线香平置香灰上即可,外罩炉盖,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熏香器具。


▲卧香炉▲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或棒香)带有插孔的基座型香具。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数量有各种款式,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香。多适用于旅行等随身携带。


▲香插▲


香盘,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盘,古代多用来打篆香或盛放香品。材质多为瓷器、竹木或金属等。香盘,用深中者为好。焚香前,以沸汤注于其中,令其气蓊郁,然后置炉其上,可使香气更加温润,留香持久。熏衣、熏物,香气易于浮着。


▲香盘▲


▲篆香炉▲


香笼,是以竹编、藤编为主的熏衣、熏被用器物,形如鸟笼。根据用途大小不一,大的用来熏衣熏被褥,小的用熏衣帽手帕等,熏物时,罩在香炉外面,将所熏之物罩在笼上。为防止弄脏衣物,有的香笼还在外层罩一层粗纱,它也是古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之一。


▲香笼▲

瓷器基础知识和瓷器鉴定","author_description":"沐清扬","price":68,"share_price":5.44,"sold":1,"column_id":"7273051865191809339","new_thumb_url":"/images/MGRwMWlPdGpMMVVoc21pRFkrMU5SNlI3aWFRamNPamVRMGMvMnNZQkVweVAyUXFVellGWWxIZWIyYkh5Ky9LZGN0VG9mOVFSWWNtcFNZdnRsUVdPZFYzdVFyVFVxa0g1bXpLeGtubmluN2NYS2lVcVFYaDlpbWtEbW5na2xsc0xzSGdXSDFneC9idDBNaUxlM3lUQnppQVVQYXFsTGZkNVBqbFQ2NGdDL0JDejNyQWVhQ1B2SC90Lzg3NUt5WjY5RDJ6d2xjMWhSdmpyWFFjbnNKSVhmbU9PYWZVdTQwK0oyQ2VDL0VldVhWMD0="}">
专栏
瓷器基础知识和瓷器鉴定
作者:沐清扬
68币
1人已购
查看

运江石

芙蓉石和粉水晶哪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