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鉴赏网

雁荡毛峰:浙东佳茗的绝美之选

11-22

雁荡毛峰:浙东佳茗的绝美之选

浙东佳茗——雁荡毛峰


汪鹤年


雁荡山茶自古闻名,素有“雁荡茶,龙湫泉”之说。清代陈朝酆曾用龙湫水沏雁荡茶,顿觉其味无穷,旋即赋诗一首:“雁山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此中乐趣,怕是只有真正的茶人方才体味得来。

雁荡毛峰茶产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属半烘青绿茶中的名茶。雁荡毛峰又称雁荡云雾、雁茗、雁荡白云茶,俗名雁山茶。


山高、雨多、雾浓的雁荡山


雁荡山高、雨多、雾浓、湿度高、温差大,香灰土养分丰富,茶树生长特别旺盛,芽肥汁厚,品质优异。著名产茶区龙渊背、斗蟀室洞及雁湖岗等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因茶树终年在云雾荫蔽下生长,品质优异,尤以龙渊背所产最佳。个别茶树生长于悬岩隙缝间,人力采摘困难,古时有山僧驯猴采之,所采茶叶称为“猴茶”。“猴茶”因终年吸取雨露滋润及岩隙有效矿物质成分,茶味极佳。

上等雁荡毛峰是一种烘青绿茶,必须在清明谷雨之间采摘,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三叶的初展肥嫩芽叶制作而成。鲜叶先经摊放,再入平锅杀青,适度后,盛放于大笸箩内摊凉,并趁杀青叶尚温热时轻轻揉搓,再摊薄初烘,初烘后摊凉冷却,再经轻揉,最后复烘至干,筛去茶末,冷却后及时装箱密封。成品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清香扑鼻。泡饮时,汤色浅绿明亮,芽叶朵朵相连,茶香浓郁,滋味醇爽,异香满口,妙不可言。且耐贮藏,有“三年不败黄金芽”之誉。

雁荡毛峰古称“雁茗”,早在北宋时期,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茶品。

北宋时,产于雁荡山碧霄峰的茗茶很受时人喜爱。一次,安徽宣城大诗人梅尧臣(公元1002—1060年)游览雁荡山,僧人颖公以碧霄峰茗招待他,他因写下《颖公遗碧霄峰茗》诗赞道:“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嘉。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

生活在北宋末的郑毂在《大龙湫瀑布泉》诗中,亦有“玉茗沾香蕊,金兰忆醉容”的吟咏。

南宋时,在雁荡山一带,因种茶、饮茶之风的盛行,以茶待客,甚至路边施茶已成为常态。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时年二十三岁的刘黻(公元1217—1276年)在雁荡山读书时,多次经过白沙村,也多次感受过老翁施茶的恩惠,因在其《过白沙》诗中,特别地提到这件故乡往事:“出郭才数里,片景尽渔家。夜静惟闻犬,潮平不见沙。寒风欺槿叶,淡月让芦花。世路几销歇,一翁常施茶。”时已深夜,在路边茶亭中,尚有老翁以义茶供过路人取饮解渴。通过施茶表达出的这种乐善好施的浓浓乡情,溢满着令人心醉的茶香茶味。

元朝李孝光《始入雁山观石梁记》一文中,还以写实的笔墨,记叙了自己于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冬天游览雁荡山时,在西石梁受到寺僧礼遇的情形:“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

雁荡山龙湫雁茗茶,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起就被列为贡品。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进士、乐清人章元应《谢洁庵上人惠新茶》诗云:“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谷雨前。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试新泉。玉川漫逐清风去,顾渚空将紫笋传。却笑平生陆鸿渐,暮年翻著毁茶篇。”诗中“珍重露芽分御品”句,明确地指明龙湫雁茗茶,当时已是“御品”贡茶,其质量甚至比当时的名品贡茶顾渚山紫笋茶更好。


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谷雨前


明朱谏在《寄茶与万学使》诗中也吟道:“天造明茶出雁峰,贡余自合到王公。老夫借取通仙力,搅动先生锦绣胸。”从“贡余自合到王公”的措辞看,当时雁山所产龙湫雁茗茶,充贡之余,往往成为王公贵族争相猎取的茶中妙品。

当然,作为贡茶,龙湫雁茗茶的贡额并不多,每年仅有十斤。弘治《温州府志》“物产志”便有“茶,五县俱有之,惟乐清县雁山者最佳,入贡”的记载。同书“土贡”条则明确地记载:府属永嘉县岁贡茶芽一十斤,乐清县岁贡茶一十斤。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温州府志》“贡赋”条中亦有“岁进茶芽二十斤,永嘉、乐清各十斤”的记载。其中的乐清贡额便是来自雁荡山的龙湫雁茗茶。

尽管贡额不多,但在地方官吏的巧取豪夺下,茶农却备受煎熬。据《续茶经》引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举人劳大舆《瓯江逸志》记载:“按茶非瓯产地,而瓯亦产茶,故旧制以之充贡,及今不废。张罗峰当国,凡瓯中所贡方物,悉与题蠲,而茶独留。将毋以先春之采,可荐馨香,且岁费物力无多,姑存之,以稍备芹献之义耶!乃后世因按办之际,不无恣取,上为一,下为十,而艺茶之圃遂为怨丛。惟愿为官于此地者,不滥取于数外,庶不致大为民病。”张罗峰即温州籍的曾为首辅的张璁(公元1475年-1539年)。因体谅家乡,“凡瓯中所贡方物,悉为题蠲,而茶独留”。在他看来,10斤数量有限,所耗人力、物力有限,当然也就不当回事。谁料经办官员层层加码以后,所贡就10倍于规定的数额了,因此茶农不胜其负,叫苦不迭。

到了明代中叶,产于龙湫顶的白云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乾隆五十五年初刻,嘉庆十三年增订《广雁荡山志》引旧《温州府志》说:“龙湫背庵,在龙湫顶。嘉靖初,游僧白云、云外,适会山下,相与扪萝据胜,结庵种茶,茶称绝品。”这种由游方僧白云、云外始种于明朝嘉靖初年(公元1522年)、且因庵而得名(白云所居之庵叫白云庵,后改名白云院)的“白云茶”,又名龙湫茗,很快便成为龙湫雁茗茶中的绝品。明人何白(公元1562-1642年)在《灵峰洞烹龙湫顶新茶歌》中称其为“仙茶”:“雁顶东南天一柱,上有天池宿雷雨。夜半光飞一缕霞,海色金银日初吐。仙茶盘攫于其巅,雪啮霜饕枝干古。”


产于龙湫顶的白云茶


汤显祖(公元1550—1617年)在遂昌知县任上,曾有雁荡山之游,事后他在《龙湫白云院》一诗中,也提到了白云、云外在龙湫背结庵种茶一事:“飘摇白石梯,试蹑苍龙背,风雨隐寒岩,孤清白云内。”

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的《乐清县志》亦提到产于龙湫背的这种名品:“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极佳。”乾隆二十五年《温州府志》“物产志”引万历《温州府志》也说:“茶,五县俱有,乐清雁山龙湫背者为上。’”

明许次纾(公元1549—1604年?)《茶疏》还将雁山茶列为足以与武夷茶相媲美的名茶:“浙之产,又曰天台之雁宕,括苍之大盘,东阳之金华,绍兴之日铸,皆与武夷相为伯仲。”

明罗廪撰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的《茶解》也将雁荡茶与虎丘、罗岕等茶品并列为当时后来居上的名品:“唐时产茶地,仅仅如季疵所称,而今之虎丘、罗岕、天池、顾渚、松萝、龙井、雁宕、武夷、灵山、大盘、日铸、诸溪诸名茶,无一与焉。”当然,罗廪所说,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比如顾渚、日铸等,便是唐宋时已负盛名的名品。

当时的雁山茶名目繁多,充作贡茶的常在清明、谷雨间采摘新梢初发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肥嫩芽叶焙制而成,故有明茶和雨茶之别。其余的茶品才用以供应市场。明代乐清人朱谏撰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的《雁山志》“土产志”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茶芽进。贡一枪一旗,而白毛者名曰明茶,谷雨日采者名曰雨茶,此上品也。其余以粗细鬻卖取值。宜以滚汤泡饮,久熬则无清色香味。”

万历年间,温州郡守冯时可《雨航杂录》还将龙湫茶列为“雁山五珍”之一:“雁山五珍,谓龙湫茶、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香鱼也。茶一枪一旗而白毛者名明茶,紫色而香者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


“雁山五珍”之一的龙湫茶


到了清代,雁山茶仍是贡品,贡额亦沿明代旧例。清康熙《温州府志》即有“乐清县岁进芽茶一十斤”的记载。

而且,由于气候的关系,其出产要较他处贡茶稍早一些。清曾唯所撰,乾隆五十五年初刻,嘉庆十三年增订《广雁荡山志》所引李象坤修成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的《南雁荡山志稿》中便有“国朝入贡,比他处贡茶较早”的记载。

清初,雁茗名声更胜。曾任永嘉县教谕的劳大舆撰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5年)前后的《瓯江逸志》对雁山茶就曾推崇备至:“瓯地茶雁山为第一,去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但以锡瓶贮之,始得清香,味同阳羡、山岕茶无二。摘宜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二三年愈佳。”(引自曾唯《广雁荡山志》)

在当时的雁山茶中,最有名的绿茶品种是白云茶和斗窟茶。但最负盛名的还是产于龙湫背的白云茶。

据曾唯《广雁荡山志》“白云茶”条:“《温州府志》:‘五县俱有茶,乐清雁山龙湫背者为上。’《施志》:‘产龙湫背白云庵,亦称龙湫茗,味绝佳。’”施志指施元孚编成于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的《雁荡山志》。

斗窟茶的品质也不错,据说可与白云茶一比高下。曾唯《广雁荡山志》“斗窟茶”条引施元孚《雁荡山志》就说:“斗窟山名也,在能仁寺东南山脊上,两山排夹里许,中有茶圃,云雾时流其间,茶色味不下龙湫白云茶。’”

由于雁山茶名声远播,一些文人雅士往往趋之若鹜,并常将采摘、品饮雁山茶的情景咏之于诗。生活在嘉庆年间的蔡家挺,于《龙湫背采茶》诗中便写出了采摘雁茗茶的雅趣:“野人导我上峰巅,已讶栽茶定有仙。土冷初经三月雨,日长才摘一林烟。白云满袖香先异,绿雪盈筐色可怜。只为悬流人罕到,孤僧得价胜耕田。”

任温处道兵备六年的李銮宣(公元1758—1817年),在游览雁荡山,品饮雁山茶后也在《汲大龙湫水煮雁山茶》诗中,表达出自己活水活火烹雁茗的畅快心情:“活火茶炉活水煮,松涛细响搅诗禅。来题雁荡千寻石,试饮龙湫百沸泉。”

阮元(公元1764—1849年)在浙江学使任上,游过雁荡山,品饮过雁山茶后,不禁诗兴大发,竟在《试雁荡山茶》诗中表示愿来此间当一个种茶之人:“嫩晴时候碾茶天,细展青旗浸沸泉。十里午风添暖渴,一瓯春色斗清圆。最宜蔬笋香厨后,况是松篁翠石前。寄语当年汤玉茗,我来也愿种茶田。”爱茶之情,溢于言表。

此后,雁山茶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雁茗茶在1954年被列为国家名茶后,更声誉日著。1963年,温州茶厂在当地试制一批茶叶,因质量上乘,满披毫毛,遂定名为“雁荡毛峰”。此后,当地茶农不断改进雁荡毛峰的工艺规程,形成其独特的外形和内质,依靠其优良的品质,陆续摘取了浙江省级名茶、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叶节金奖等荣誉奖杯,成为中国名茶中的又一妙品。


雁荡毛峰

比鲁斯猫多少钱一只

钓鱼调漂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