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正月十六日傍晚,徽宗所在宫中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瑞门,接着有群鹤飞鸣宫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其他则翱翔飞舞,如应节奏,过了好一阵子才悠然散去。当时徽宗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于是“作诗以纪其实”,题在他所画的《瑞鹤图》上。
通观《瑞鹤图题诗》,以瘦劲飘洒,俊逸清新的瘦金体楷书为主,中间偶而夹有一点行书的意味。字的结体,略略地以纵向取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或突出了每个字的亭亭玉立姿态。古人说:“字如其人。”我们通过对于这一书作的欣赏,不难领略到徽宗皇帝那种潇洒脱俗的艺术气质。
在书艺上,徽宗皇帝最有造诣的,无疑要数楷书和草书了,而尤以草书为最突出。
他的传世草书作品,除《千字文》堪称皇皇巨制外,小品团扇墨迹也写得颇具风采,为人们所青睐。
从团扇字迹看,瘦劲挺动的线条,和他的楷书一脉相承,只不过稍变其笔形罢了。周师道先生认为:“由于免除了他楷书里那种收笔带顿出钩的繁文缛节,他草书的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也十分圆通流畅,但并不露浮滑之象。”接着并说:“我认为把他的楷书和草书同归为'瘦金书’未尝不可,或者分为'瘦金楷’和'瘦金草’也名正言顺。”我们如果心里放着这把尺子,再来欣赏他的这件团扇作品,当会有新的更多的发现。
作为一个封建备王,在治理国家上,微完是个昏君,结果终至因破身辱,死于北域。可是在书画等事上,他却是个十足的内行,为古往今来艺苑所津津乐道。
他的楷书《怪石诗帖》墨迹,写得笔画瘦长清劲,飘逸潇酒,大得尽情挥酒之妙;而字的结体,则又安排得密的地方密,疏的地方疏,体现了一种疏密互映的旨趣,比如起首“殊状难名”“殊”字左上收做字的笔画,使之成为密状,然后放纵其右下部的竖钩撇捺,让其尽情舒展,造成疏态,如此则一字之中,便觉风韵异常,趣味盎然,其他各字也莫不如此。再看通篇布局,亦复酒脱自在,风流跌宕,让人玩味不尽,充分享受到书法的独特美感。
徽宗皇帝的“瘦金体”书法,大致由掇取唐代薛稷的瘦劲,北宋黄庭坚的恣纵,然后变其法度,自出新意而成。由于其书飘逸清新,超凡脱尘,所以看去宛如仙风道骨,矍然有凌云之气。
他的楷书《神霄玉清宫碑》,画长态远,骨秀神清,可以说是“瘦金体”的代表作之一。徽宗平时笃信道教,其时有道士林灵素,自称曾梦游神霄,得知徽宗为神霄府的神霄玉清王,号长生大帝君,现在为解救人间苦难,暂且下凡,救度众生。徽宗被他一吹,大有飘飘然之感,于是大修其神霄玉清宫,并亲自书碑。由于带着这样的自我感觉,故而表现在书法上,便就自然神骨清奇而飘然欲仙了。
族家皇帝所创的瘦金体”,主要就楷书而言,而行书则仅受其稍许影响,别成一格。
从作品流传看,宋徽宗的行书比起他的楷书和草书来,数量上显然大为减少。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对于他的行书,人们更想有较大的兴趣。
帖中所书,笔画劲利而十分清挺,给人以竹摇清影的朗起感觉;构体则字肩略向右上方倾斜,造成一种朝左下方俯现的势态,从而形成个人的强烈风貌。再从作品布局谋篇看,字与字之间接头连尾,鱼贯而行,而行距则稍稍拉开,显系接受传统而来,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在传世的徽宗书法作品中,草书《千字文》墨迹,可谓笔势恣纵,洋洋洒洒。
这是一卷写在泥金云龙笺上的草书墨迹,《清河书画舫》(巳集)说:“余尝见宋徽庙御笔书《千文》一轴,其纸首尾长五丈有奇,信夫匹纸三丈也。”折算下来,纸笺高35.1厘米,横1172厘米,横里约合11米多,由于这样长的长卷整卷不见一处接缝,可见当时造纸技术之高。
清代之时,这一草书《千字文》巨制被收进宫廷庋藏,上面赫然盖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原迹今藏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行世。
从卷末“宣和壬寅御书”推,壬寅为宣和四年(公元1122),其时徽宗赵佶虚龄41岁,正值盛年精力充沛之际,所以整卷点画爽利劲健,气势飞动流畅,从头到底,笔力贯注,一气呵成,稍学怀素而不为怀素的师法所拘,所以弥足珍贵。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认为:“应是极得意笔。”当非溢美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