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长,喝茶也愈发受到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也可以追求更上乘的茶叶。然而,许多人都面临一个疑惑:明明是质量很好的茶叶,为什么泡出来的口感却平平无奇呢?
在这里,我们将更详细地谈论一下“泡茶”的过程。
制作茶叶时,有一个步骤叫做揉捻。这个步骤利用机械力对茶叶进行按压和揉搓,以使茶叶中的风味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果胶质和茶多糖类等,部分转移到茶叶表面,部分留存在茶叶内部。
因此,在泡茶时,首先是茶叶表面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到水中,然后茶叶内部的物质才会移动到茶叶表面,再溶解到水中,形成一种黏稠度适中、味道丰富的茶汤。也就是说,泡茶实际上是物质溶解的过程,水是溶剂,可溶性的风味物质是溶质。溶质溶解的数量决定了茶汤的浓度,溶解速度影响了茶叶的耐泡性,而各种物质溶解得是否和谐,则影响茶汤的口感。
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速度和平衡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茶叶的成熟度、茶叶的形态(完整或碎末)、揉捻的紧密度、水中的提取物总量等。此外,水的温度、茶叶的使用量、浸泡时间乃至泡茶器的形状等,也会对风味物质的溶解产生影响。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
过去,一般人家喝的茶叶品质大多不太高,原料相对较为成熟或者老化,叶片不容易吸水下沉,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较少,并且难以完全溶解在水中。因此,需要使用较多的茶叶,并使用刚烧开的沸水进行冲泡,才能够泡出好味道。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食物的浓度高就代表着好的品质。
目前,制茶技术不断进步,茶叶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人们对于茶叶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也提高了。现在我们能够喝到各种不同档次的茶叶,其中也包括许多优质茶叶。然而,只是简单地将茶叶放入开水中泡,这对于茶叶的风味表达并不有利。虽然茶汤浓郁,但却缺乏协调之处。
想要每一种茶都泡出香味浓郁的好茶,需要一些技巧。中国有很多种茶,甚至同一种茶还有好几个不同的等级。为了找到适合每种茶的冲泡方法,需要不断尝试和比对。只有通过经验积累,才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经过多次练习,技巧自然就会变得更加熟练。
如果我们把泡茶比喻成一支交响乐队,那么泡茶者就相当于指挥。好喝的茶就像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而泡茶的过程则是指挥者驾驭乐队的过程。
1.选择优质的茶叶。好的茶叶是泡出好茶的基础。可以选择一些产地好、品质高的茶叶,如龙井、铁观音等。
2.控制泡茶的水温。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泡制,应该根据茶叶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水温,以充分释放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3.掌握泡茶的时间。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泡茶时间,一般来说,绿茶最好泡制时间控制在1-2分钟,而红茶则可延长到3-5分钟。
4.倒茶的技巧。倒茶时要注意倒高冲快,这样可以增加茶叶与水的接触面积,使茶叶的味道更浓郁。
5.品味茶的姿势。品茶时要注意舌尖尝,咽喉品,口齿品,鼻尖品,齿缝品等步骤,全方位感受茶叶的味道和口感。
通过以上几个要点的掌握,相信可以泡出一杯香气四溢、口感醇厚的好茶。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如何才算将一杯茶“泡好”。品尝时,这款茶应该展现出其所独有的好喝和品质特点,而且好的风味能够持续相对较长时间,这三个基本指标是判断一杯茶是否“泡好”的要素。
要泡好一杯茶,首先需要了解泡茶的"三个要素",也就是茶叶的量、泡茶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
刚开始学泡茶的人经常为此困扰,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放多少茶叶。如果茶叶放得太少,茶汤会变得淡而无味;如果放得太多,茶汤就会苦涩,影响口感。有经验的泡茶专家会使用“茶水比”这个词来描述茶叶的用量,即茶叶和水(实际上指的是茶具的容量)的比例。
在使用专业工具和方法泡茶时,通常茶水的比例在1:15至1:25之间,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茶叶的特性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和花茶可以选择1:25的比例,即1克茶叶搭配25毫升的水。如果茶壶或盖杯的容量为100毫升,放入4克茶叶,泡出的茶水会有适中的浓淡度。而乌龙茶和黑茶通常追求较浓厚的口味,因此使用1:15茶水比例较为常见。
如果是每天泡茶的方法,茶水与茶叶的比例应在1:50 到 1:100之间。而如果是煮茶的话,由于水要保持高温,所以茶叶的量应该再减少一些,适宜的茶水比例是1:150 到 1:200。
虽然以上数据十分准确,但也存在一些不便之处。例如,有时我们无法得知泡茶壶的容积,只能采用简单的目测法来确定需要放入多少茶叶。以容积不超过400毫升的壶或杯子为例,外形较紧细或近似球形的茶叶,最适宜的放茶量是让茶叶铺满容器底部,厚度约为0.5厘米;而较松散的茶叶,适合厚度在1-1.5厘米之间。
在冲泡茶叶时,水温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们通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不同的水温。
高温水是指水温在90-100℃之间的水;中温水是指水温在90℃到80℃之间的水;低温水是指水温在80℃以下的水。此外还有常温水和冰水等等。
一般而言,水温较高时,茶香会更为明显,茶汤的滋味更浓烈,也更容易显得苦涩;水温较低时,茶香不会很高,茶汤的滋味会较柔和,但也容易显得较淡且带有水的味道。大多数绿茶原料较嫩且含有较高的咖啡因,容易泡出苦涩的味道,因此最好使用较低温的水来泡茶。红茶、白茶、花茶和黑茶,使用中温水泡茶就会很好喝。
而乌龙茶、普洱生茶和一些陈年老茶,则最好使用较高温的水来冲泡,这样才能将它们独特的风味充分展现出来。对苦味和咖啡因较敏感的人,可以尝试使用温热水,甚至冰水来泡茶,虽然会损失一些香气,但茶汤几乎不会苦涩。
总结而言,泡茶的水温和烹饪的火候一样,可以根据茶叶的特点和个人偏好来调整。在冬天泡茶时,由于环境温度较低且茶具的散热快,可以稍微增加泡茶的水温。当茶叶刚从冰箱中取出时,因为温度较低,第一次泡茶时的水温可以升高一个级别,第二次泡茶时恢复正常水温。如果茶叶碎碎的,甚至有很多茶末,可以降低泡茶的水温,以减轻苦涩味道。
茶的品质与每一次泡茶的浸泡时间密切相关。在专业泡茶的环境下,若茶叶用量和水温都是固定的,那么浸泡时间就成为了泡茶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甚至可以精确到秒。
绿茶、乌龙茶和普洱生茶的风味会受到浸泡时间的影响,因此在练习冲泡这些茶时,要先学会心中默默数秒,有时候差几秒,茶汤的口感会有很大不同。白茶、红茶和黑茶对浸泡时间更宽容一些,浸泡40秒还是60秒,差别不太大。总之,专业泡茶时是以“秒”为单位计算泡茶时间的。
如果是平常泡茶的话,就要放少量的茶叶,然后浸泡时间就需要长一些。如果是用热水浸泡,一般来说,3-5分钟是比较适合饮用的时间。而如果是冷泡茶,浸泡时间则需要按照小时来计算,一般在1到4个小时之间,这样泡出来的茶汤会更加醇香可口。
最后,茶叶的耐泡性取决于茶叶的品级、置茶量、水温和每一泡的浸泡时间。泡茶的高手通常能够多次冲泡一款茶叶,使得茶汤仍旧味道协调可口。达到这个境界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实验比对。
泡茶是一门技艺,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泡出美味的茶水。而品茶则是一种生活化的活动,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其实都可以泡茶来享受。只需稍作调整,就能适应不同的方法。
如果要对茶叶进行专业品鉴,能够从色香味形等多个方面来欣赏茶叶的美,可以选择紫砂壶、瓷壶或瓷质泡茶盖碗来冲泡茶水。紫砂壶既能保温,又有透气性,能够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香气和特点。虽然瓷质泡茶盖碗在握持上略有困难,新手也容易被烫到,但能够更方便地掌握浸泡的时间,在揭开盖子时更容易闻到茶的香气。瓷壶介于两者之间,虽然在冲泡效果上不如紫砂壶出色,但可以适用于各种茶叶,而且维护起来不像紫砂壶那样需要小心翼翼,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
如果你在办公室喝茶,可以考虑使用带有过滤器内芯的泡茶杯,将茶叶放置在滤芯内,泡上一到两分钟后,连同滤芯一起取出茶叶。这样,茶汤能够保持适口的浓度,不会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而过于浓郁,不好喝。这种技巧被称为“茶水分离”。办公室里的工作常常没有固定的规律,有时候刚泡好一杯茶就得去处理公务,等想起来喝茶时,茶已经变得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因此,在办公室泡茶的时候,选择一款可以分离茶叶和茶水的泡茶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方便又不会太过引人注目。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数较多时,我们可以使用三才杯或容量较大的茶壶泡茶。三才杯是指专为直接饮用茶而设计的盖碗,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杯,水的量和喝的时间都随个人的喜好而定,但是三才杯不太适合泡白茶或者乌龙茶这种叶片较大、舒展开的茶叶,而泡绿茶、红茶和花茶则比较适合。而容量较大的茶壶,不论是瓷壶、紫砂壶、玻璃壶、铁壶还是银壶,在聚会时使用非常方便,只需把泡茶的分量和时间计算好,一次就能泡出很多好喝的茶汤,使主宾们感到舒适和轻松。
在外旅行时,经历疲劳的旅程后,喝茶是个很好的方式来缓解疲劳和补充水分。但是,由于旅行的不便,我们通常不方便携带易碎品,而且热水也不一定随处可得,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便携式的保温杯。只要是正规产品,使用保温杯泡茶是安全的,但是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水中,容易变得苦涩而浓烈。
因此,在旅途中使用保温杯泡茶时,我们可以做出以下三个调整。第一,少放一些茶叶,茶水比例最好是1:250。第二,可以将保温杯里的水温调整到80°C以下。第三,可以选择使用原叶包或将茶叶装在无纺布小茶袋中,再放入保温杯中冲泡,这样更加方便饮用和清理。此外,保温杯也非常适合用来冷泡茶,特别是在炎炎夏日,一口清凉的冰茶入口,爽快极了。
泡茶时必须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水,要保持干净卫生并达到各项指标的合格标准。例如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取用的山泉水、湖水和溪流水等未经过净化和检测的水源,泡茶时需要稍微延长煮沸时间。而且这些水应当即取即用,不要储存,以防微生物大量滋生。
水对茶叶的风味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影响:水的硬度和酸碱度(pH值)。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这两种离子的含量对水的硬度产生影响。其中,水的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都是硬度的组成部分。
碳酸盐硬度主要来源于钙和镁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 和Mg(HCO3)2。加热后,这些硬度会分解成沉淀物并从水中去除,因此被称为暂时硬度。而非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形成,这种硬度不能通过加热分解来去除,因此被称为永久硬度。例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 等盐类属于永久硬度。
我们可以使用碳酸钙浓度来对水进行粗略分类:
·非常低的水硬度为0~75mg/L
·水质为75~150mg/L的软水
·中硬水的硬度范围在150~300毫克/升之间。
·水中的硬度为300~450mg/L
·水的硬度为450~700mg/L高
·水中含有700~1000mg/L的高浓度硬水
·含有超过1000mg/L的高硬度水
泡茶时,选择使用极软水、软水和中硬水中的较低硬度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后几种水质的硬度偏高,即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较高,这会影响到茶香的释放,并且也会对茶叶中的风味物质的溶出产生影响,导致茶汤口感或略淡或苦涩。举个例子,自来水一般硬度介于硬水和高硬水之间,泡出的茶的香气和滋味至少会下降两到三个档次。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山泉水和矿物质水的硬度也非常高,尽管它们口感非常好,有些售价也不菲,但并不适合用来泡茶。
要了解水的硬度,可以买一个水硬度计来检测。通常情况下,如果硬度计显示的数值在200以下,那么这样的水是安心用来泡茶的。
除去一部分硬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煮沸水,二是用活性炭吸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纯净水等软水来泡茶,这样可以更真实地体验茶叶的色香味。
pH是用来描述水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指标。在热力学标准条件下,pH等于7的水溶液被视为中性,pH小于7的被视为酸性,而pH大于7的则被视为碱性。由于水中存在一些离子,因此有些水呈现弱酸性,有些水则呈现弱碱性。
控制茶叶汤色主要通过调整茶多酚的变色来影响泡茶所用的水的pH值。同一种茶叶,使用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泡茶,前者的茶汤呈浅淡明亮的颜色,而后者的茶汤颜色稍微深一些,对味道的影响差异并不太明显。因此,如果茶叶本身的汤色就比较淡,如绿茶、黄茶、轻发酵的乌龙茶等,可以选择使用弱酸性的水泡茶;而泡红茶、陈年茶等汤色较深的茶叶,则可以考虑使用弱碱性的水来使茶汤呈现出更加红润明亮的颜色。
水中的铁离子含量也会对茶水的颜色和味道产生影响。当铁离子的含量过高时,茶水会变得淡而无味,冷却后还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状沉淀物,非常不美观。在水管生锈、煮水器镀层破损生锈等情况下,水中的铁离子容易超过标准限制,因此再次证明了“铁壶煮水可以补铁”等说法是毫无依据的。